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7章 本草正1

第107章 本草正1

入滚汤中煮三五沸,以

竹片掠去浮沫,晒干用之。不尔,令人动烦。

麻黄根味甘,平,微苦**。用甘敛药煎服,可以止汗。同牡蛎粉、米粉,或用旧蕉扇杵

末,等分,以生绢袋盛贮,用扑盗汗或夏月多汗,用之俱佳。

萱草(五九)一名忘忧,一名宜男,一名鹿葱。萱草者,《诗》作谖草。凡树此玩此者,可解

忧思,故名忘忧。烹食其苗,气味如葱,而鹿喜食之,故名鹿葱。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

花叶气味甘而微凉,故能去湿热,利小便赤涩,除烦渴酒湿黄胆;安五脏,利胸膈,令人和悦,亦

能明目。

根,治沙淋带浊,利水气,解酒疸,宜捣汁服之。治吐血衄血,研汁一大盏,和姜汁细细呷之。

治吹乳、乳痈肿痛,须擂酒服,以渣封之。

连翘(六十)味苦微辛,气微寒,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中有阴。入手少阴、手足少阳、

阳明。泻心经客热,降脾胃湿热,去寸白、蛔虫,通月水五淋。以其味苦而轻,故善达肌表,散鼠

、瘰、瘿瘤、结热、蛊毒、痈毒、斑疹,治疮疖,止痛消肿排脓,疮家号为圣丹。以其辛而能

用,故又走经络,通血凝,气滞结聚,所不可无。

旋复花(六一)味苦甘微辛,阴也,降也,乃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药。开结气,降痰涎,

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

用。

鼠粘子(六二)一名牛蒡子,一名大力子。味苦辛,降中有升。治风毒斑疹诸,散疮疡肿毒喉

痹,及腰膝凝寒痹滞之气,以其善走十二经而解中有散也。

决明(六三)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力薄。治肝热风眼,赤而多泪,及肝火目昏,可为佐使,

惟多服久服,方可得效。或作枕用,治头风,明目,其功胜于黑豆。

葶苈(**)味苦,大寒,沉也,阴也,气味俱浓,有毒。善逐水气,不减大黄,但大黄能泄血

闭,葶苈能泄气

闭,气行而水自行也。若肺中水气满胀急者,非此不能除。然性急利甚,凡涉气虚者,不可轻用。

《淮南子》曰∶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慎,乃反成病,即此谓也。第此有甜苦二种,虽曰为

甜,然亦非真甜,但稍淡耳,稍淡者,其性亦稍缓。

夏枯草(六五)味微苦微辛,气浮而升,阴中阳也。善解肝气,养肝血,故能散结开郁,大治瘰

鼠屡,乳痈瘿气,并治头疮目疾。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痛,至夜则甚者,神致;或用苦药点眼

反甚者,亦神效。一男子目珠痛,至夜则重,用黄连点之更甚,诸药不效,乃用夏枯草二两,香附

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即疼减,至四五服,良愈也。

苍耳子(六六)一名羊负来味苦微甘。治头风寒痛,风湿周痹,四脸拘挛;去风明目,养血,暖

腰膝,及瘰疮疥,亦治鼻渊。宜炒熟为末,白汤点眼一二钱,久之乃效。忌猪肉、马肉。

漏芦(六七)味微咸,性寒,有小毒。主热毒恶疮,瘰乳痈痔漏,挑脓长肉,止金疮血出。亦下乳

汁、通经脉,消赤眼,利小便,止尿血肠风,淋沥遗溺,及小儿壮热。疗跌扑损伤,可续筋骨。

刘寄奴(六八)味苦,性温。能破瘀血,活新血,通妇人经脉,产后余血,损伤瘀血,下气,止心腹

痛,及小便去血,俱可为散,或茶或酒调服。捣敷金疮出血不止,其效尤捷。用治汤火伤大效,但

为末掺之。

蓄(六九)味苦涩。利小便,除黄胆,杀二虫,去下部湿热浸淫阴蚀,疮疥痔漏。煮汁饮之,

疗小儿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大效。有《海上歌》云∶心头急痛不能当,我有仙人海上方。蓄醋煎通

口咽,管教时刻即安康。

青葙子(七十)野鸡冠子也味微苦,微寒。能清肝火血热,故治赤眼,退赤障,消翳肿,镇肝明耳目,

亦去风湿恶疮疥癞。

艾(七一)味微苦,气辛,生用微温,熟用微热。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

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