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0章 新方八阵2

第110章 新方八阵2

白术(炒)当归(各三、四钱)何首乌(制,五钱)炙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渣再煎。或用阴阳水各一钟,煎一钟,亦如之。俱

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如阳虚多寒,宜温中散寒者,加干姜、肉桂之

类,甚者,或加制附子;如阴虚多热,烦渴喜冷,宜滋阴清火者,加麦冬、生地、芍药,甚

者加知母,或加黄芩;如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烦虚馁,腰脚软,或脾虚痞闷者,

加熟地、枸杞、山药、杜仲之类,以滋脾肾之真阴;如邪有未净而留连难愈者,于此方加柴

胡、麻黄、细辛、紫苏之属,自无不可;如气血多滞者,或用酒、水各一钟,煎服,或服药后饮酒数杯亦可。

和阵

属性:金水六君煎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

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

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

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安煎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半夏(二、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切)白芥子(五

、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

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

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

,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

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

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

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皆

不可用此。

和胃二陈煎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

干姜(炒,一、二钱)砂仁(四、五分)陈皮半夏茯苓(各一钱半)甘草(炙,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苓术二陈煎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白术(一、二钱)泽泻(一钱半)陈皮(一钱)半夏(二、三钱)茯苓(一钱半)炙

甘草(八分)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和胃饮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此即平

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浓朴(各一钱半)干姜(炮,一、二钱)炙甘草(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

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排气饮治气逆食滞胀痛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木香(七分或一钱)藿香(一钱五分)香附(二钱)枳壳(一钱五分)泽泻(二钱)

乌药(二钱)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各二钱;如寒滞者,加焦干姜、吴

茱萸、肉桂之属;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如呕而兼痛者,加半

夏、丁香之属;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用二、三钱。

大和中饮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枳实(一钱)砂仁(五分)山楂(二钱)麦芽(二钱)浓朴(一钱半)泽

泻(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