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1章 古方八阵1

第111章 古方八阵1

(万氏)柴胡四物汤方在痘疹。治疹后余热。

奇效四物汤方在妇人。治肝经虚热血崩。

增损四物汤方在妇人。治脾虚不摄,去血不止。

(《元戎》)四物汤方在攻阵。治血虚脏结。

(《良方》)加减四物汤方在妇人。治妇人血积。

四物二连汤方在妇人。治妇人阴虚内热。

(《局方》)八珍汤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即前***、四物汤相合也。本方加黄柏、知母,即名补阴八珍汤,方见外科三二。

十全大补汤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自汗盗汗,肢体困倦,眩晕惊悸,晡热作渴,遗

精白浊,二便见血,小便短少,便泄闭结,喘咳下坠等证。

即前八珍汤加黄、肉桂各一钱。

(《局方》)人参养营汤治脾肺俱虚,恶寒发热,肢体瘦倦,食少作泻,口干心悸自汗等证。

人参黄当归白术炙甘草桂心陈皮(各一钱)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白

芍(钱半)远志(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金匮》)小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腹痛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证。

炙甘草桂枝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

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按∶此即桂枝汤加胶饴也。今方俱改两为钱,而以阿胶代胶饴,殊失本方之妙矣。

(《金匮》)大建中汤治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不可触近。

人参(二两)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胶饴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二次温服,如

(《局方》)十四味大建中汤治阳虚气血不足,腰脚筋骨疼痛,及荣卫失调,积劳虚损,

形体羸瘠,短气嗜卧,渐成劳瘵者。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附子(炮)麦

冬半夏(汤洗)肉苁蓉(酒浸,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温服。

八味大建中汤治中气不足,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不食,阴缩多汗,腹中寒痛

,唇干精出,寒热烦冤,四体酸痛,及无根失守之火出于肌表,而为疹为斑,厥逆呕吐等证。

人参甘草(炙,各一钱)黄(炙)当归芍药(酒炒)桂心(各二钱)半夏附子(制,

各二钱半)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前服。人参建中汤治虚劳自汗。

即前小建中汤加人参二两,煎法同。

黄建中汤治诸虚羸瘠百病。

即前小建中汤加黄一两五钱,煎法同。

当归建中汤治妇人血虚自汗。

即前小建中汤加当归二两,煎法同。

三味建中汤治表虚自汗。

芍药(二钱)甘草(一钱)官桂(五分)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东垣)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

痢,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人参黄(炒)白术(炒)甘草(炙,各钱半)当归(一钱)陈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东垣)调中益气汤治湿热所伤,体重烦闷,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热不调,体倦少食等证。

黄(一钱)人参炙甘草苍术(各五分)橘红木香柴胡升麻(各二分)

水煎,空心服。一方有白芍三分,五味十五粒。

归脾汤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或大

便不调,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证者,最宜用之。

人参黄白术茯苓枣仁(各二钱)远志当归(各一钱)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加圆眼肉七枚,煎七分,食远服。

愚意此汤之用木香,特因郁结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证,必须除去木香,以避香燥,岂

不于气虚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