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玉屏风散治表虚自汗。
黄(蜜炙)防风(各一钱)白术(炒,二钱)
水一钟,姜三片,煎服。
(《良方》)润神散治劳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疲倦烦躁。
人参麦门冬黄桔梗淡竹叶炙甘草(等分)
上每服一两,水煎服。如自汗,加小麦同煎。
当归六黄汤方在寒阵。治阴虚血热盗汗神效。
参苓散治睡中汗出。
人参酸枣仁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远米饮调下。大人小儿皆可服。
(《和剂》)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呕吐泄泻,或久泻或大病后,调助脾胃。
人参山药(炒)白扁豆(去皮,姜汁炒)莲肉(去心,各一斤半)白术(二斤,米泔浸炒)
桔梗(炒黄色)砂仁薏仁(炒)白茯苓(去皮)炙甘草(各一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或加姜、枣水煎服。或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
十丸,空心米饮、白汤任下。
七味白术散方在小儿。治脾虚热渴。
(《医录》)生脉散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口渴,汗出不止,或金为火制,水失所
生,而致咳嗽喘促,肢体痿弱,脚软眼黑等证。
人参(五钱)麦冬五味子(各三钱)
水煎服。此方以生脉为名,故俗医之治脉脱者每多用此,是岂知脉脱由阳气,岂麦冬、
五味之所宜乎?见亦浅矣。
五味子汤治喘促,脉伏而数,或虚烦作渴。
五味子(一钱)人参麦冬杏仁橘红(各一钱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无时服。
(陈氏)五味子汤治肾水枯涸,口燥舌干。
五味子麦门冬(各一两)黄(炒,三两)人参(二两)粉草(炙,五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日夜服数剂。
人参胡桃汤治喘急不能卧。
人参(钱半)胡桃肉(五枚,泡去皮)
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琼玉膏治虚劳干咳嗽,或好酒者久嗽尤效。
人参(十二两)白茯苓(十五两)白蜜(五斤,熬去沫)琥珀沉香(各五钱)大生地(十斤,以
银石器杵取自然汁)
上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搅匀,用密绢滤过,将人参等为极细末,和蜜汁入瓷、银瓶内
,用绵纸十余层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锅或铜锅,以桑柴火,长流水没瓶煮三昼夜,取出换油
蜡纸扎口,悬浸井中半日以**气,提起仍煮半日,以去水气,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后
,取三匙,用温酒一两许调服,或白汤亦可。制须净室,忌鸡、犬、妇人。本方原无琥珀、
沉香二味,乃仙加入者,云奇效异常,今并录其方。
补肺汤治劳嗽。
人参黄北五味紫菀(各七分半)熟地黄桑白皮(各钱半)
水二钟,煎八分,入蜜少许,食远温服。
(杨氏)宁肺汤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咳嗽痰涎,肺气喘急,唾脓。
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白术甘草(炙)川芎熟地黄麦门冬五味桑白皮
(各七分)阿胶(炒,一钱)
水二钟,姜二片,紫苏五叶,煎八分,食远服。
(《圣惠》)宁肺散方在固阵。
治久嗽,收涩之剂。
凤髓汤治咳嗽,大能润肺。
牛髓(一斤,骨中者)白蜜(半斤)干山药(四两,炒)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胡桃仁(去皮,四两,另研)
上将牛髓、白蜜用砂锅熬沸,以绢滤去渣,盛瓷瓶内,将杏仁等三味同入瓶内,以纸密
封瓶口,重汤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空心以白汤化服一二匙。
(《良方》)蜜酥煎治咳嗽胸痛,上气喘壅。
此为邪搏于肺,气不宣通,故咳而喘,气上
逆,面目浮肿。此方非独治嗽,兼补虚损,去风燥,悦肌肤,妇人服之尤佳。
白沙蜜(一升)牛酥(一升)杏仁(三升,去皮尖,研如泥)
上将杏仁于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以净铜锅先倾汁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