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3章 古方八阵3

第113章 古方八阵3

癖气块,并皆治之。

三棱(炮)莪术(炮,各一两)青皮橘红白术(各五钱)木香槟榔枳壳(各三钱)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局方》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咽喉肿闭,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黄芩黄连大黄(各等分)

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汤送下,或淡盐汤亦可。此方为汤,即名泻心汤。

(东垣)雄黄圣饼子治一切酒食伤脾,积聚满闷等证。

巴豆(百枚,去膜油)雄黄(半两)白面(十两,炒,罗过)

上二味为细末,同面和匀,用新汲水搅和作饼如手大,以水煮之,候浮于汤上,看硬软

捏作小饼子。每服五、七饼,加至十饼、十五饼,嚼食一饼利一行,二饼利二行。食前茶酒任下。

(河间)舟车丸治一切水湿蛊腹,痰饮癖积,气血壅满,不得宣通,风热郁痹,走注疼

痛,及妇人血逆气滞等证。

黑丑(头末,四两)甘遂(面裹煨)芫花大戟(但醋炒,各一两)大黄(二两)青皮陈皮

木香槟榔(各五钱)轻粉(一钱)取虫加芜荑半两。

上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空心温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服法如前三花神佑丸。

(子和)导水丸

大黄黄芩(各二两)滑石黑丑(头末,各四两)

加法∶甘遂一两,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病则加;白芥子一两,去遍身走注疼痛

宜加;朴硝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久毒宜加;郁李仁一两,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

滞气,通血脉宜加;樟柳根一两,去腰腿沉重宜加。

上为细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临卧温水下。

(子和)神芎丸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疮疖咽痛,胸膈不利,大小便秘,

一切风热等证。

大黄(生)黄芩(各二两)黑丑(头末,生)滑石(各四两)黄连川芎薄荷叶(各半两)

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下。《局方》无黄连。

《三因》小胃丹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

芫花大戟(俱醋炒)甘遂(面裹煨,各一两)大黄(酒拌蒸,一两半)黄柏(炒褐色,二两)

上为细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温水下。

清气化痰丸

南星半夏(各八两,用皂角、白矾、生姜各三两,水十碗煮至五碗,取汤浸星、夏二日

,却煮至无白点为度,晒干听用)橘红槟榔(各二两)木香沉香(各一两)苍术(米泔浸炒,四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淡盐汤、白汤任下。

(丹溪)清气化痰丸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痞满。

南星(制,三两)半夏(制)黄连黄芩(各五两)栝蒌仁杏仁(去皮尖)茯苓(各四两)

枳实(炒)陈皮(各六两)甘草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法制清气化痰丸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南星(去皮)半夏(各四两,用皂角、白矾、干姜各四两,入水五碗,煎至三碗,去

,却入南星、半夏浸二日,再煮至星、夏俱无白点为度,晒干,加后药)陈皮青皮

苏子(炒)神曲(炒)麦芽(炒)萝卜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葛根山楂香附(各二两)

上为末,汤泡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食后茶汤下。

(隐君)滚痰丸治一切湿热食积等痰,窠囊老痰。一方礞石止用五钱,外加百药煎五钱

,乃能收敛周身痰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所以甚效。

礞石(硝金色,一两)大黄(酒蒸)黄芩(去朽者,各半斤)沉香(五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强弱加减。凡服滚痰丸之法,必

须临卧就床,用热水一口许,只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徐徐而下;服后须多半日勿饮食起

坐,必使药气除逐上焦痰滞恶物,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或病甚者,须连进二、

三次,或壮人病实者,须多至百丸,多服无妨。

(子和)朱砂滚涎丸治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