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以资化源,否则虚火上炎,金反受克,获生鲜矣。
《济生》鳖甲地黄汤治虚劳烦热,怔忡羸瘦。
鳖甲(醋炙)熟地人参白术当归麦门冬茯苓石斛柴胡秦艽(各一钱)肉
桂甘草(炙,各六分)
水二钟,姜五片,乌梅一个,煎七分,不拘时服。
《局方》黄鳖甲煎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烦热心悸盗汗,少食多渴,咳嗽有血。
黄(蜜炙)鳖甲(醋浸炙,去裙)人参知母桑白皮紫菀桔梗甘草(炙,各五
分)地骨皮秦艽柴胡生地芍药(各七分)天门冬白茯苓(各八分)肉桂(四分)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后温服。
地黄膏滋阴降火,养血清肝退热。
鲜地黄(以十斤为则,捣汁,和众药汁同煎)当归身(一斤)芍药(半斤)枸杞(半斤)天门
冬麦门冬(各六两)川芎丹皮(各二两)连肉(四两)知母地骨皮(各三两)人参甘草(各一两)
上将众药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滓净,和生地黄汁同熬成膏服之
《局方》秦艽扶羸汤治肺痿骨蒸劳嗽,或寒热往来,声哑自汗,体虚怠惰。
人参秦艽当归鳖甲(醋炙)紫菀茸地骨皮柴胡甘草(各五分)
水一钟半,姜五片,大枣、乌梅各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退热汤治急劳烦热,口干憎寒,饮食不得。
柴胡龙胆草青蒿知母(炒)麦冬甘草(各一钱)
上用童便一钟半,葱白三寸,薤白三茎、桃、柳枝各五寸。同浸一宿,平旦煎一钟,
空心顿服,至夜再服。
《良方》团鱼丸治骨蒸劳嗽累效。
贝母前**母杏仁(各一两)柴胡(半两)团鱼(二个)
上药与鱼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再以团鱼骨甲煮汁一盏,和药丸桐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煎黄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六一汤调理。
《良方》地榆散治肠风热证下血。
地榆黄芩黄连栀子茜根茯苓(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入韭白五寸同煎。食远温服。
《良方》四味地榆散一名泼火散。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并治血痢。
地榆赤芍药黄连(去须)青皮(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浆水调服,或新汲水亦可。若治血痢,以水煎服。
《本事》槐花散治肠风脏毒下血。
槐花(炒)侧柏叶(杵)荆芥穗枳壳(麸炒)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或用煎汤。亦名槐花汤。
《外科》槐花散方在外科。治肠风脏毒下血。
(东垣)加减四物汤治肠风下血。
当归川芎生地侧伯叶(各八分)枳壳(麸炒)荆芥穗槐花(炒)甘草(各四分)地
榆条芩防风(各六分)乌梅(肥者,三枚)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温服。
《局方》枳壳汤治大便肠风下血。
枳壳(二两,炒黄)大黄连(一两,同槐花四两炒焦,去花不用)
水二钟,浓煎,空心温服。
枳壳散治便血,或妇人经候不调,手足烦热,胸膈不利。
枳壳(麸炒)半夏曲赤芍药柴胡(各一钱)黄芩(一钱半)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小蓟饮子治下焦结热,溲血崩淋等证。
生地(四两)小蓟根滑石蒲黄(炒)藕节淡竹叶山栀炙甘草(各五钱)
上咀。每服五、六钱,水一钟半,煎八分,空心温服。
(仲景)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各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黄连汤治便后下血,腹不痛,名温毒下血。
黄连当归(各二钱)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仲景)黄芩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
黄芩(三两)炙甘草芍药(各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若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