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20章 痘疹诠古方

第120章 痘疹诠古方

十七)治痘色淡白。

当归(酒焙)赤芍(酒炒)川芎紫草红花(各五钱)木香(二钱)血竭(一钱)

上为末。每五岁者服一钱,十岁以上服二钱,酒下。

养血化斑汤(十八)治白疹白痘。

当归身人参生地红花蝉蜕(等分)

水一盏,生姜一片,煎六分。温服,无时。

人参胃爱散(十九)治痘疹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等证。

人参茯苓甘草丁香藿香紫苏木瓜糯米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二仙散(二十)治体寒肢冷,腹痛口气冷,阴盛阳衰,呕吐泄泻难发等证。

丁香(九粒)干姜(炒,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分,白汤送下,被盖片时,令脾胃温暖,阴返阳回,则痘变润矣,

量大小加减与之。

(陈氏)木香散(二一)又名十一味异功散。治小儿痘疹虚寒多滞者宜此。

木香丁香大腹皮人参桂心炙甘草半夏(制)诃黎勒赤茯苓青皮

前胡(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薛按》曰∶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五七日内泄泻作

渴,或肚腹作胀,气促作喘,或身虽热而腹胀,足指冷,或惊悸,或汗出,或寒战切牙,或

欲靥不靥,疮不结痂,或靥后腹胀,泄泻作渴,此皆脾胃虚寒,**衰少,急用此药治之。

若误认为实热,用寒凉之剂,及饮蜜水、生冷瓜果之类,必不治。

(陈氏)十二味异功散(二二)治元气虚寒,小儿痘疹色白,寒战切牙,泄泻喘嗽等证。

人参丁香木香肉豆蔻陈皮浓朴(各二钱半)白术茯苓官桂(各二钱)

当归(三钱半)制附子半夏(各钱半)

上咀。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愚按∶陈氏此上二方温性有余,补性不足,用治

寒证则可,用治虚证则不及也,用者更当详酌。

(陈氏)人参麦门冬散(二三)治痘疮微渴。

麦门冬(一两)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浓朴(姜制,各五钱)

上每服三四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徐徐温服,量儿增减。

薛氏曰∶前方治痘疮热毒瓦斯虚宜用之,若因气虚作渴,宜人参白术散。

柴胡麦门冬散(二四)治痘疮壮热,经日不止,更无他证者。

柴胡(二钱半)龙胆草(一钱)麦门冬(三钱)甘草(炙)人参玄参(各钱半)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

按∶此方解表之功居六,清火之功居四,养营退热,此方最宜。

升均汤(二五)治痘疮已出不匀,或吐泻发热作渴。

升麻干葛人参白术(炒)芍药(炒)茯苓甘草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钱,姜、水煎。

升麻葛根汤(二六)亦名升麻汤。解发痘毒之良方。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等分)

上咀。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

万氏曰∶古人治痘以升麻葛根汤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难矣。苟能

通变,则痘疹诸证皆可增减用之,不特发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汤为主治,随证立增损法于后∶

初发热,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口干渴,内热也,加葛粉、天花粉、麦门冬;

自利,加条实黄苓;呕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壳、山楂肉;腰痛,

加独活,北细辛;头痛,加羌活、本、蔓荆子;惊搐,加木通、生地黄、灯心;小便少,

加木通、车前、瞿麦;大便秘,加大黄;衄血,加山栀仁、玄参、生地黄;发热三

四日,热甚不减,须解其毒,加大力子、连翘、紫草;疮不出,加防风、蝉蜕、荆芥穗、红花子;

目痛,加

龙胆草、密蒙花、柴胡;疮出太稠密,加人参、当归、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风、桔梗;

咽痛,加桔梗、连翘;疮干或带紫,或太赤者,血热也,加当归梢、生地黄、红花、地骨皮、

牡丹皮;痘平陷、灰白色,气虚也,加人参、白术、防风、木香、官桂;手足疮不起,脾胃不

足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