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围药铁井栏(一二八)敷一切恶毒,即收敛消肿,神效。
牛粪灰(晒干烧灰,用新瓷罐盛之,干处加倍用)铁线草草乌文蛤白芨
白蔹贝母心陈小粉(炒极黄色,各等分)
上为末,用高醋熬热调药如糊敷疮,四围中留钱孔以出毒瓦斯,干则易之。疮势恶甚者,
用飞龙夺命丹等药,出汗,无不效。
大黄揭毒散(一二九)敷热壅肿毒。
大黄(一两半)白芨(一两)朴硝(二两)
上为末,井水调搽,干则润之。
草乌揭毒散(百三十)治一切痈疽肿毒。
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
上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
抑阴散(一三一)治疮疡元气虚寒,肿不消,或不溃敛,或筋挛骨痛,一切冷证。
草乌(二两)南星(煨)赤芍药(炒)白芷(各一两)肉桂(五钱)
上为末,葱汤调涂,热酒亦可。
抑阳散(一三二)一名洪宝丹。治疮属纯阳,肿痛发热。
天花粉(三两)姜黄白芷赤芍药(各一两)
上为末,茶汤调搽患处。
阴阳散(一三三)治疮属半阴半阳。
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一两)赤芍药(炒)白芷石菖蒲(各二两)
上为末,葱酒调搽。
神功散(一三四)诸发背痈疽,及诸疮,不问肿溃皆效。
黄柏(炒)草乌(炒,各一两)
上为末,用漱口水调入香油少许搽患处,如干,仍用水润之。
清凉救苦散(一三五)治大头瘟肿甚者,以此药敷之。
芙蓉叶霜桑叶白蔹白芨大黄黄连黄柏白芷雄黄芒硝山茨茹赤小豆
南星金线重楼
上等分为末,蜜水调敷肿处,以翎频扫之。
二黄膏(一三六)敷一切肿毒,热浮在外,或时气热壅者。
黄柏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用醋调敷,如干,用水润之。
回阳玉龙膏(一三七)治阴疽发背,寒邪流注,风湿冷痹,诸香港脚冷痛无红赤者,及跌
扑所伤为敷凉药,或人元气虚寒,肿不消散,或不溃敛,及痈肿坚硬,肉色不变,久而不溃,
溃而不敛,或鼓椎风筋挛骨痛,一切阴寒冷证第一药也。
草乌肉桂(各五钱)姜黄(炒)南星(煨)白芷赤芍药(炒,各一两)
上为末,葱汤或热酒调涂。
冲和膏(一三八)治一切疮肿,不甚热,积日不消。
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菖蒲(各一两)
上为末,葱头煎汤调搽。
麦饭石膏(一三九)治疮疽初起,先以麦饭石膏涂之,俟疮根渐收,即敷神异膏敛之。
但麦饭石膏难于修合,用神异膏亦效。
白麦饭石(炭火,醋淬数次,研极细二两。据《本草》所载,凡石如饭团,粒粒粘结
成块者即是,皆可用也)鹿角(生取带脑骨者,断之,用炭火烧烟尽,研极细四两)
上用米醋调和,入砂器煎,以竹片不住手搅熬成膏。先用猪蹄汤洗患处,以鹅翎拂涂四围,
干则以醋润之,若腐烂者,用布帛摊贴之。李氏曰∶麦饭石膏治发背痈疽神妙,惜世罕知。
有患痈不溃而危者,全用此膏,一夕顿溃。凡疽得脓,其毒始解,或有不溃者,须用此膏,
故录之俾精择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尝见世间医者,每有妙方,秘而不传,或更改以惑人,
诚可恶也。余思西华麦饭石膏守死不传,其立心私刻,君子鄙之矣。
黑末子(百四十)治疖毒。
用羊角连内骨烧存性,为末。酒调三钱,分上下服之,疮可散。立斋曰∶此方未尝用,
盖秘方也。尝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痒或瘭毒,此而不治,亦乃杀人。以羊角烧存性,研
为极细末,以鸡子清调涂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乳香定痛散(一四一)治疮疡溃烂,疼痛不可忍,诸药不效者。
乳香没药(各二钱)寒水石()滑石(各四钱)冰片(一分)
为细末,搽敷患处,痛即止。此方乳、没性温,佐以寒剂制之,故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