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刘玉堂幽默小说精选 > 不好研究

不好研究

整个***就数刘慕韩这名字起得有学问。他老婆姓韩?他挺敬慕,因此将名字改了?他老婆又不姓韩。那么他为什么会叫这么有学问的名字呢?一个农民?不好研究的。他长得也挺有学问,铝质金牙青光闪闪,嘴角永远朝下撇着,骄傲自满似的。刘慕韩是复员军人。他复员回来的时候,穿着裤腿儿那地方有许多扣儿的马裤,戴着打农药用的那种风镜,镶着青光闪闪的铝质金牙,见了大人问你好,见了小孩叫小朋友,还拿出许多铅笔橡皮什么的分给小朋友,让你觉得他识不少字。因此上,那年时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时候,支部就派他去了。

***小学是个完全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九个老师八个心眼儿,其中有一对儿是夫妻。这个小学先前一直是老大难单位,五年换了四个校长,最后公社文教助理兼任校长,不到半年他也告了饶,要命也不干了。刘慕韩进驻学校的时候,还隐约看得见校院门口的两边有"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的字样。刘慕韩进校先办了两件事儿:一是解决了师生喝开水的问题;=是调来了一个老头儿专门儿负责打扫厕所,粪便当然就都缴到了大队。这中间就有不少老师排着队的找他挂号,要单独向他"汇报汇报思想"。他不干,他说是:"为了节省时间,要汇报就两个两个地汇,别单独汇!"

那一对儿夫妻就首先跟他汇。主要内容是数落了一通儿另外七个老师的缺点。诸如张三不正经,跟高年级的女学生抠抠摸摸;李四贪小便宜,学生们上劳动课掀的蝎子全让他拿回家去了;王五水平低,净写错别字什么的。

其余各对儿来汇报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那些人汇报起来没完没了,还罗嗦。他们常为某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而争论不已:"是哪一天来着?噢,想起来了,是清明节,是清明节定了,那天李家林里到处都是上坟添土的呢,嗯!"

那个就说:"不是清明节,是吃粽子的时候呢!那天我正在屋里吃着粽子,好家伙......"

他们这样三罗罗儿两罗罗儿就把刘慕韩给罗罗儿糊涂了。刘慕韩不管糊涂不糊涂,就说两句话:你说别人的缺点的时候,他说"岂有此理";你为时间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他说"潮一样"(土语:傻)。你也不知道他说的是来反映问题的岂有此理潮一样,还是被反映的岂有此理潮一样。

那时候,小学教师正实行着工分制,刘慕韩定了一条规矩:谁反映别人的一条优点,奖给谁二分工,反映两条奖四分,依次类加。条件这么优惠,却没人来反映。刘慕韩就又附加了一条:你反映的别人的优点不一定属实,那怕瞎编一条也行啊!等了几天,那对儿夫妻教师中的男的就来了,他这么反映:"张三最近表现不错,帮我脱了一回煤坯,当然喽,他那双贼眼滴溜轱辘地还是不老实,一边脱着煤坯就一边往我老婆的领口里瞅,天挺热,大家穿得都挺少不是?"

刘慕韩就知道,这帮人不是不想挣那二分工,主要是议论别人的缺点已经成习惯了,想反映一点别人的优点也不知道怎么反映了,不会了。

刘慕韩有一种毛病:喜欢闻汽油味儿。若有汽车打公路上过,他老远就跑过去,闻上它一鼻子,尔后咂巴一下嘴说是:"真香啊,改善了一次小生活!"***小学附近有一条河,河上一座好像永远在修永远也修不好的桥,过往的车辆经常从那座桥下的沙滩上过。两岸还挺陡,误住车是常事儿,特别是车盘儿较低的那一种。一让它误住,那就要黑烟劲喷,油花飘香。这时候刘慕韩肯定就会蹲在那座桥头上逮着不花钱的尽情地闻。而凡是有这种毛病的人,少闻一点可以,闻着确实是怪香,但若老闻老闻,那就要真出毛病。刘慕韩那天蹲在桥头上就闻多了,头也

晕,眼也花,想吐还吐不出来。正这么折腾着,不好了,学校里出事儿了,一二十个社员拥进学校,将老师们挨个打了。赶到刘慕韩回到学校问明情况,方知是数学老师领着学生到李家林里结合坟头儿讲圆锥体来着,下课的时候,那老师在一座坟的后面撒了一泡尿,让一位姓李的社员看见了,就跑回村叫了一二十个姓李的社员,把那数学老师给打了。别的老师出来讲理来着,也程度不同地挨了些拳脚。那些老师们就咋天呼地,还酝酿着要集体辞职什么的。刘慕韩就说:"太不像话了,打得也太厉害了!虽说是臭老九吧,也不能这么对待呀,我一定要支部严肃处理,嗯,哇--"刚才想吐吐不出来,到这会儿才吐了。

可对社员你怎么个严肃处理呢?他们又没有档案让你记上一笔,也没有职务让你降上两级,再说你当老师的也有不文明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