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钓鱼台纪事 > 小岛情潮

小岛情潮

勺子岛离大陆很近,退潮的时候是半岛,涨潮的时候四面环水,成了孤岛。

这岛的平面图象勺子,侧面图象帽子,不过不是平常的帽子,而是过去和尚们戴的那种,两头高,中间低,元宝样的。

岛北端的最高处叫“254”,是它的海拔高度,“254”上有一处寺院,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早就没有了文道武僧,现在是海军导弹试验基地的一个遥测站住着。从“254”往下走一百五十米处,有几间跟山上差不多的古建筑,叫帽子庵,庵跟寺挨得这么近,很能让人想入非非杜撰些风流故事出来,其实里面早就没有尼姑,如今成了遥测站的食堂和招待所,有临时来队或随了军的家属就在里面住着。

岛上没有老百姓的住家,整个是遥测站的天下。遥测站是连的建制,排的人数,因为岛不大、人不多,加之站上的人一个个的说话没遮拦,新兵吴研上岛不久,就对这岛的地理面貌和人员构成了解得一清二楚。

吴研上岛当了给养员。

他原先分在遥测班来着。那工作很高级,“是测量导弹内弹道的”,外号“座山雕”的站长告诉他,“试验弹在飞行时,放置在爆炸部的发射机不断地发出信号,遥测机接收之后,将信号记录到遥测胶片上,然后经过判断和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导弹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的数据。”这很能让人神气一番。可惜的是维护仪器的时候,他将胶片盒打开维护来着,结果使一百多米遥测胶片曝了光,犯了个不大不小的很有典型性的错误,而“座山雕”也不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下就把他扒拉到炊事班去了。当给养员还是司务长的关照。

他上岛的时候是司务长接的他,接他的摩托车在穿过海岸小镇上早春泥泞的小巷之后,一进入连接小镇与勺子岛的海滩小路就让人心旷神怡。海滩上依然留有波浪般的残雪,远处海面上冰块浮动,阳光在上面闪耀,间或有几只海鸟飞升或者俯冲……

当摩托车向“254”的盘山小路上爬行时,吴研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一句“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话,便问那开摩托车的:“山上有水吗?”

“有、有、凡……是从前和尚住……住的地方都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多高!”

吴研听出他说话有点结巴,便为他能当上兵的原因纳闷了一小会儿。

“听口音……音,咱、咱俩是老乡!”

两人一查对,果然是老乡,不仅一个省,而且一个县。他接着便知道了开摩托车的这人是司务长,叫张长远。

“以后有什、什么事,找、找我!要、要是在我手、手下、保、保证没你的亏、亏吃!”

却不想就让司务长不幸而言中了。

更让他难堪的是,当他去住在帽子庵的炊事班上班的时候,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他中学时的班主任关霞,原来她就是司务长的爱人!两年前她随了军,眼下在他上岛时经过的那个海岸小镇上当老师,家就安在与炊事班隔壁的小招待所里!

真可谓“山不转水转”,世界原来并不大,会有这样的巧遇。

她仍然很漂亮,很年轻,象永远长不老似的。

想到来炊事班的原因,他很不好意思,觉得丢了老师的脸,而关老师过去曾多次提醒过他“中学阶段一定不要偏科”,他则一直偏重于文科方面。

“这是个很有说服力的教训!”当他去她家串门的时候,她说,“基础知识一定要打扎实,你们站长讲了,站上很快要办文化补习班,一是业务上需要,二是要尽快出人才,去年军事院校招生,站里一个也没考上,你们站长有点压力,要我给补习班当辅导老师呢!你也参加补习班吧!”

司务长说:“干后勤也不、不错,进步快!”

关霞一撇嘴:“可不是嘛,跟你一起入伍的,最低的都是连级了,而你却还是排级,还好意思侈谈进步快!”

“嘿嘿,我是说当战士的时候,入个党啦什么的,快、快点儿!没听说吗!五十年代军、军事吃香,六十年代政治吃香,现在是后勤吃香了!”

“很快就会技术吃香的!”

这种“轮流吃香论”,吴研觉得挺新鲜,他觉得司务长怪有意思,挺逗!

炊事班连吴研共三个人,用司务长的话说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吴研很快就知道了司务长在全站是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每次外出都能带点真实的或虚构的故事回来,而他本人往往就是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