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钓鱼台纪事 > 大楼后面的那排平房

大楼后面的那排平房

一件东西有两层,

一边黑来一边红,

一边永远是夜晚,

一边昼夜两分明。

——谜语

海军导弹试验基地技术部大楼,傍海依山,象个横放的半边中括号“︹”。楼前不远是海,楼后紧靠着的是山。

这楼盖得很大,山坳多大它多大。

这楼盖得很高级,大理石的柱子,硫璃瓦的大屋顶,有梁思成的风格。

这楼盖得很气人,把大楼后面的那排平房遮挡得暗无天日。若是地方上的两个单位,说不定会有许多官司好打。但军事禁区里边的地皮,官儿大的说了算,而且平房里面住的是技术部下属的小单位,一家人,官司打不起来。

平房里的单位叫洗印室,专管冲洗有关导弹试验的各种测量数据胶片的。

那排平房,便是整个的一座大暗室,红与黑的窗帘一挂,里面的事情鲜为人知。

洗印室是营的单位、班的人数,一色的女战士。先前也有男的来着,因为这是个容易让人犯错误的地方,而且也已经有了些犯过那方面错误的先例,加之那两年女战士过剩,不好安排,上边儿便将洗印室的成员统统换成了单一品种:女兵。

洗印室的主任是男的,叫张建贞。之所以还保留他一个男的,估计是考虑他已经到了不太容易犯错误的年龄了。他的女儿已经跟洗印室的女兵们差不多大了。

张建贞主任当得一般化,上边儿对他印象不怎么样。先前洗印室里经常出点事情,政治处一次次地去调查处理过后,便在简报上说他,平时工作不深入,思想工作不得力,“敲鼓打不到点儿上,吹笛儿按不到眼儿上”。

他很不服气,经常发点小牢骚:“成天让些十八九的男孩子、女孩子在黑屋子里搅合成堆儿,时间长了还能有好事?”

洗印室之所以统统换成了单一品种,八成与他这牢骚有关。

女兵们对他也不是很尊重,管他叫“班长大叔”。她们说他长得很象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里面的那个“自行车班长”。

他没有官架子,为人很随和,女兵们嘻嘻哩哩地叫他“班长大叔”,他也就打着哈哈答应。

他业务很棒,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们对他很崇拜。洗印室里有一部资料片,叫“上游一号”,记录了上游一号导弹试验的全过程。影片开头的职员表中,在“摄影”那一栏里写着“中尉张建贞”。每当有新兵分来,他便拿出来给她们放。他对片头字幕中他的名字连同名字之前的军衔很感得意。放的过程中,他会小声地介绍中尉与少尉在肩章上的区别,大声地解释某个镜头当时是怎么拍的,拍的时候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有时候还会突然来他一嗓子:“这个片子***同志看过!”

新兵们崇拜得不得了,一下子便嘁嚓起来:“***?”

“***?”

有个别开始没怎么注意片头字幕的也在互相证实:“是他拍的?”

“张建贞就是他?”

“**”中,技术部搞“四大”的时候,有人贴他的***,说他为自己树碑立传,恬不知耻,小规模地批斗过他几次,他也就没敢再拿出来放。***粉碎了,他又开始放了起来。洗印室还有几部其他型号的导弹试验资料片,但那上头没有他的名字,他便仍然放“上游一号”。

洗印室里自打统统换成了女兵之后,错误是不见有犯的了,但他工作起来多有不便,很难“深入”。女兵们,特别是女兵中的老兵们很难领导,她们说话办事很放肆,经常搞点恶作剧。你跟她拉下脸来,她嘻嘻哩哩地叫你“班长大叔”。你说“严肃点儿!”,她满不在乎:“哟,大婶做菜把枪药当成了胡椒面咋的?”

你再想发火,也不好继续发下去了。再说除了她们的小摆设儿随意扔,穿的小玩艺儿到处晾之外,别也没什么大缺点,工作起来还是满认真的。

工作的时候,她们往往军容不整。可也不好规定得太死。暗室里四面围得严严实实,点光不漏,纹风不透,红灯的光线很弱,颜色很深,一步之外,看啥都只能看个轮廓。有一次,因为要冲洗的是一个新型号的导弹试验胶片,上边儿要求很严,他亲自到暗室去督战。他巡回到各台冲洗机前去检查,却发现有几个女兵不知什么时候把外衣脱了,就穿着胸罩和裤头儿,见他走近,也不觉得难为情,照样跟他打招呼:“挺热是吧?”

他赶忙离开了。有什么办法呢?暗室里确实热,跟蒸笼一样,那一会儿,他非但没想发火,心里还涌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