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 京瓦伎艺

京瓦伎艺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①。主张小唱②,李师师③、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④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教坊减罢并温习⑤,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⑥、奴称心等。般杂剧杖头傀儡⑦,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悬丝傀儡,张金线、李外宁⑧。药发傀儡,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筋骨上索杂手伎,浑身眼、李宗正、张哥。球杖踢弄,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讲史⑨,李慥、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⑩,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散乐,张真奴。舞旋,杨望京。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刘百禽,弄虫蚁。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详、霍伯丑,商谜。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刘乔、河北子、帛遂、胡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杂班。外入孙三神鬼,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注释]

①孟子书:此三字的意思不明确,当代人们的理解也有歧义。或认为“孟子书”是讲述孟子故事的评书;或者认为“孟子书”和“张廷叟”并列,是人名。造成歧义的关键在于以下的“主张”二字意义不详。中华书局出版的邓之诚注本把“主张”二字断在上句,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意义也不明朗。如果把“主张”二字解释为“张廷叟和孟子书二人的看法和观点”,即以下对京城伎艺诸家的评议,也似乎不妥。因而疑此处有误字或错字。这里,姑且把“孟子书”解释为讲述孟子故事的评书,“主张”二字暂且存疑。②小唱:在酒宴前唱小曲者,或者清唱,或者有一人用乐器伴奏。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

浅斟低唱。”③李师师:北宋徽宗时汴京名妓,曾得幸于徽宗,也曾和周邦彦等著名文士交好。宋代不少文人笔记都记载有李师师的轶事,小说《水浒传》中也有关于她的描写。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宋徽宗幸李师师家时,适逢周邦彦也在那里,见圣上驾到,李师师急忙让周邦彦躲到床底下,周邦彦得以听到徽宗和李师师欢会的情形。这一故事,有文人渲染的痕迹,未必完全属实。《梦华录》所记的李师师,即是曾得幸于徽宗的李师师。④诚其角者嘌(piāo)唱:“诚其角者”,意思费解。“诚其”二字疑是“都城”二字之误。因本书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中,“第七盏,御酒”一段有“皆都城角者”一句,可参照。“嘌唱”,歌曲中曲折引长其声的一种唱法。程大昌《演繁露》卷九云:“凡今世歌曲,比古郑卫又为**,近又即旧声而加泛滟者,名曰嘌唱。”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只街市,今宅院往有之。”“嘌”字的本义为“急速”,《诗经·桧风·匪风》云“匪风飘兮,匪车嘌兮”,前人注解说:“嘌嘌,无节度也。”据此种种解释,嘌唱大抵是指近乎**的通俗唱法。⑤减罢并温习:意义不明,疑是指教坊司里的歌舞音乐艺人的身份。⑥周寿:或为崔上寿。本书卷之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节有“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之辈”。两处的周寿和崔上寿当是一个人,其名必有一讹。⑦般杂剧杖头傀儡:“般杂剧”,即搬演杂剧。“般”即是“搬”的通假字。“傀儡”,即木偶戏,世俗或称之为扁担戏。根据其傀儡人物的制作和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杖头傀儡(用竖杆支起小舞台人在里边用手操纵傀儡表演)、悬丝傀儡(人在幕后用提线操纵傀儡表演)、药发傀儡(有火药引发的傀儡表演)、水傀儡(艺人在水中进行表演)、肉傀儡(用小孩扮作傀儡进行表演)等。这里若把“般杂剧杖头傀儡”连起来理解,似指搬演杂剧故事的杖头傀儡表演。⑧李外宁:自此三字以下的断句颇为繁难,今人的看法各

有不同。或谓“李外宁”应和下文“药发傀儡”相连,因为本书卷之六“元宵”一节有“李外宁药发傀儡”一句。然而中华书局出版的邓之诚注本认为,本书卷之七“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一节又有“李外宁水傀儡”一句,即是说李外宁的伎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