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 京瓦伎艺

京瓦伎艺

止一种,药发愧儡和水傀儡都可以表演。既然如此,他和张金线一起表演悬丝傀儡也是不错的。这里暂且按照邓之诚的断句方法处理,从李外宁起以下各句的读法为伎艺在前、人名在后;而到“瘦吉等,弄乔影戏”以下时,读法为人名在前、伎艺在后。⑨讲史:演说历史故事的评书。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⑩小说:主要演说当时世俗传奇故事的评书。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二云:“小说起宋仁宗,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而查宋人笔记,小说也演说历史故事,但它和“讲史”的区别在于,小说更主要是演说传说和虚构的故事,而讲史主要演说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散(sǎn)乐:古代的舞乐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包括俳优歌舞杂奏等,因不在官乐之内,故称为散乐。历代都有散乐,宋代亦然。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云:“今人呼路歧人乐为散乐。”而路岐人是宋元时对民间艺人的称呼,即不在官家乐队的在野乐人,其所演奏的舞曲即是散乐。相扑:即古代所谓的角抵,当代称摔跤,是我国历史上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角抵”记云:“角抵,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影戏:古代的一种用灯光照物显影而进行的戏曲表演,用手显影称为手影戏,用剪纸或皮革制作的人物显影称为皮影戏。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弄虫蚁:耍弄小动物进行表演的娱乐形式,如耍弄小鸟、鸟龟、蝇虎(蜘蛛)、虾蟆等。这些小把戏在宋代比较流行,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记述有他

在杭州看到的禽虫表演。诸宫调:宋金元时期说唱艺术的一种。其形式是把同一个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连成一套,再把若干不同宫调的套曲连在一起演唱故事。表演时讲唱相间,以唱为主,因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被称为“弹词”。据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诸宫调的唱法是北宋末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八曲、说唱。”诸宫调对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体制有直接的影响。商谜:宋代京城里说话人的伎艺名称,大抵是用猜谜的形式聚集听众和看客。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商谜,旧用鼓板吹《贺圣朝》,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小说讲经史”一节亦云:“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合生:宋代京城里说话人的一个流派,大抵是艺人当场指物赋诗,也叫唱题目。其中内容滑稽又有讽劝意味的,叫做养合生。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写作“合笙”。说诨话:即讲笑话使人发笑。诨话就是使人发笑的话。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云:“元丰末东坡赴阙,道出南都……坡至都下,就宋氏借本看。宋氏诸子不肯出,谓东坡滑稽,万一摘数语作诨话,天下传为口实矣。”这里的“说诨话”是北宋末年京城里艺人表演的一种形式。杂班:即杂剧表演的散段。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杂扮或名杂班,又名纽元子,又名技和,乃杂剧之散段。在京师时,村人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人,以资笑。今之打和鼓、捻梢子、散耍皆是也。”叫果子:宋代京城中伎艺表演的一种,大抵是模仿市井中小贩的叫卖声,拖长声音进行演唱并配有音乐,也叫吟叫。高承《事物纪原》卷九云:“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其本盖自至和、嘉祐之间,叫紫苏丸洎乐工杜人经十叫子始也。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

又谓之吟叫也。”钧容直:即军乐。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十九”云:“钧容直者,军乐也。”又高承《事物纪原》卷二引《宋朝会要》云:“太平兴国三年诏籍军中之善乐者,命曰引龙直,每巡省游幸,则骑导车驾而奏乐。……淳化三年,改名钧容直。”

[译文]

宋徽宗崇宁、大观以来,在京城各瓦肆里著名的伎艺表演主要有:张廷叟的评书《孟子书》,讲述孟子故事。能够称得上小唱名角的要数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京城里的嘌唱弟子以张七七、王京奴、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