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①。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②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③。入贺讫,戴归私第。
[注释]
①鞭春:古时候庆祝立春来到的一种活动。府县官员表示劝耕,在立春的前一天,迎春牛置于署衙前,
第二天用红绿彩**牛身,叫做鞭春,也叫打春。②百戏:即杂技表演。汉代即有百戏的名称,从张衡《西京赋》等文献记载和当代出土的汉代百戏陶俑来看,汉代的百戏主要是杂技表演,包括吞刀、吐火、扛鼎、寻橦(爬竿)、冲狭(冲过刀门狭道)、燕跃(又称燕濯或燕子点水)、跳丸、走索等。南北朝后又叫散乐。唐代和北宋百戏比较流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一四七“乐考”记云:“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藏挟、杂旋、弄枪碗瓶、龊剑、踏索、寻橦、筋斗、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百戏之类,皆隶左右军而散居,每大飨燕,宣徽院按籍召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所谓的“杂手艺”即是百戏。参见卷之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节。③幡胜:即彩胜。唐宋时风俗,每逢立春日,用金银箔罗
彩剪作饰物或小旗子,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用来欢庆春日来临,并互相赠送,叫做幡胜。苏轼《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云:“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分类东坡诗》卷六)
[译文]
立春的前一天,开封府进献一头春牛到皇宫,以备在第二天鞭春活动中使用。开封、祥符两县,也各自在府衙前面放置一头春牛。当日一大早,衙署里的长官和部属在
这里举行打春的仪式,就像州郡的仪式那样。府前两边的大街上,百姓们正在卖小春牛之类的小玩具,也往往给牛用彩花装饰,放在设置有底座的牛栏里,上面还排列着各种进行百戏表演的人物。人们还为迎春而制作一些小旗子、雪柳等物件,互相赠送。立春当天,宰相、亲王及百官,都会得到皇上赏赐的一些金银幡胜。入朝贺春谢恩之后,他们戴着幡胜回到自家府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