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 元 宵

元 宵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①,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②。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③。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启④,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

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⑤,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⑥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⑦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⑧,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⑨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⑩。

[注释]

①山棚:欢庆元宵节时,在街边用木料、松枝搭建,并用花朵与彩旗装饰的彩山,称为山棚。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云:“国朝上元节烧灯,盛于前代,为彩山峻极而对峙于端门。”这里所谓的彩山即是山棚。又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云:“今人谓锡宴所结彩山为山棚。”②嵇琴:即弹琴。晋嵇康善弹琴,临刑时曾弹名曲《广陵散》,后世或称琴为嵇琴。③苏十、孟宣,筑球:苏十即苏述,他和孟宣都是当时京城中善于筑球者。筑球,古代的击球游戏,详见本书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中的描写及注。④启:原作“呇”,即“启”字,今径改为“启”,参见本书卷之四“食店”一节注

⑦。⑤乐棚:演出百戏伎艺的场所,通常是在节日期间或其他喜庆日子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唐代已有乐棚的名称,如元稹《哭女樊》诗云:“腾踏游江舫,攀援看乐棚。”(《全唐诗》卷四〇四)⑥呈拽:此词较罕见,意思不明。疑为方言,即设置、拾掇之意。这里大概是指把皇上的御用安排妥当。⑦露台:即高台,或作灵台。《史记·文帝纪》云:“尝欲作露台,招匠计之,直百金。”这里的露台指露天舞台。⑧骨朵子:或称骨子,皇帝身边的卫士手执的一种仪仗。执骨朵子的卫士称为骨朵子直。高承《事物纪原》卷十引《宋朝会要》云:“大平兴国二年,诏改簇御龙直骨朵子直曰御龙骨朵子直。”⑨内等子:禁军中下级军官的名称。参见本书卷之四“**司”注①。⑩山呼:群臣在朝贺皇帝时高呼万岁,称为山呼。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后人以呼万岁为山呼者,其事盖起于汉武时。按前汉武帝本纪曰,元封元年正月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傍,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迄今三呼以为式,而号山呼也。”

[译文]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皇宫前面从年前的冬至后,开封府就开始搭建山棚,竖起的大檩条正对着宣德楼,从这时起就已有游人开始聚集到御街上,街边两侧走廊下,表演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一个连着一个,

乐声和人声嘈杂喧嚷,十余里外都能听到。有表演击丸蹴踘的,有表演踏索上竿的。一些著名的艺人如赵野人表演倒吃冷淘。张九哥表演吞铁剑。李外宁表演药法傀儡。小健儿表演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等表演杂剧。温大头、小曹弹奏稽琴。党千演奏箫管。孙四表演烧炼药方。王十二表演作剧术。邹遇、田地广表演杂扮。苏十、孟宣表演筑球。尹常卖说评书《五代史》。刘百禽表演弄虫蚁。杨文秀演奏鼓笛。另外还有人表演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等。其余的如卖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