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做“七圣刀”。忽然又听到爆竹响,并有烟火涌起,烟火慢慢散去的地方用青色帷幕围绕,排列站着几十人,都戴着面具身穿异服,样子犹如祠庙里的神鬼塑像一般,这叫做“歇帐”。又响一声爆竹,这些人携着帷幕依次退场。接着有一人敲着小铜锣,引领着一百多人进场,有的裹着头巾,有的梳着双髻,各穿着杂色的坎肩,腰里围着兜肚条带,脸上涂有黄色和白色的脂粉,这叫做“抹跄”。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木刀,排成行列,敲锣者呼喊着指挥,各自跪拜起舞之后,随着敲锣者的喊声交换阵势数次,又排成“一”字阵,然后是两两出阵进行格斗表演,做出夺刀、击刺等各种动作,只见一人的木刀抛在了地上,身体就地摔倒,脊背着地发出沉重的声响,这叫做“扳落”。像这样数十对进行表演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农夫模样的人入场,先是朗诵一段祝词,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村妇模样的人入场,和农夫相遇,各持木棍互相攻击,如同打架一样。最后农夫模样的人用木棍背着村妇出场。此时乐部又开始奏乐,各军士联合演出了一段杂剧,紧接着露台的戏班子也演出一段杂剧。这些艺人中比较出名的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其他的就不能一一提及了。禁军各部人员伴着舞曲跳一番舞之后,一些年轻人牵来表演所用的马匹。先是由一人空手骑马遛一趟,这叫做“引马”。接着有一人挥舞着旗帜骑马出场,这叫做“开道旗”。之后又有一人骑在马上,怀抱一个红绣球,球上系着一根红锦索,将球抛到地上,由飞奔的马托着前行,后面有几个骑手追赶着,并用箭射绣球,左边的叫“仰手射”,右边的叫“合手射”,这叫做“拖绣球”。又有柳枝插在地上,几名骑手将刬子箭,或用普通弓箭或者弩箭射柳枝,这叫做“蜡柳枝”。又有一人将十多面小旗子插在一个圆轮上,背着圆轮骑马上场,这叫做“旋风旗”。又有人手执旗帜站立在马鞍上表演,这叫做“立马”。有的人飞身下马,之后又用手攀着马鞍重新上马,这叫做“騗马”。还有的人用手抓牢马镫,身体在马后鞦带处跳上跳下,这叫做“跳马”。而忽然间使身体离开马鞍,弯曲着右
脚挂在马鬃上,左脚却还在马镫里,左手抓牢马鬃,这叫做“献鞍”,又叫“弃鬃背坐”。或者用两手握牢马镫套,用肩膀顶住马鞍,双脚朝上竖起,这叫做“倒立”。忽然飞脚着地,人被倒拖着顺马而跑,再跳上马,这叫做“拖马”。也有人将左脚留在马镫里,右脚从马镫中脱出,人离开马鞍,把身体横在马鞍的一边,右手抓牢马鞍,左手抓牢马鬃,稳住身子后伸出一只脚,顺马而跑,这叫做“飞仙膊马”。又有人将身体弯曲在马鞍的一边,这叫做“镫里藏身”。或者用右臂夹紧马鞍,两脚着地随马而跑,叫做“赶马”。或者一只脚脱开马镫,坠下身子挂在绊带上,用手向下抓地,这叫做“绰尘”。还有人放开手让马先跑,然后再飞身追上,抓住马尾纵身上马,这叫做“豹子马”。还有的将身体横在马鞍上,轮番耍弄利刃,或耍弄重物、大刀、双刀等。各种表演完了之后,有身着黄衣的老兵,叫做“黄院子”的几个人,手执绣龙的小旗在前面引导,由内宫的皇家马队的一百多匹马组成的阵列出场了,这叫做“妙法院”。骑在马上的姿容秀美的女孩子们装扮成男子模样,都是头裹短头巾,身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颜色的吊敦束带,所有的坐骑都是玉羁金勒,宝镫花鞯,美艳之色光耀白日,香风袭来使人心醉。马队奔驰至宝津楼前,然后绕场数圈,随着乐部的鼓声,马上也有献演马戏的表演。宦官许畋担任领队,指挥表演的女兵排成队列,鼓声响起,一齐翻身下马,一手拿着弓箭,一手揽着马缰,各在原地像行男子的礼仪一样跪拜高呼万岁,之后又听鼓声响起,便飞身上马。大抵皇宫之中的宫女身着男装者,其规矩大致是要随男子的礼仪行事。女子马队又奔驰转圈、分、合阵型表演之后,分为两个阵营,两两出阵。左右催动坐马,在马上挺直身**箭,或挥动北番的长枪、杆棒,在马上交锋,尽呈骁武雄健英姿。表演之后退场,音乐声又起。宝津楼前面预先设置有五彩绾结的小球门,这时有一百多名身穿花衣的男子,都是头上裹着角子向后拳曲的花幞头,一半人身穿红锦袄子,一半人身穿青锦袄子,义襕束带丝鞋,各自跨骑一匹雕鞍花鞯的驴子。分作两队,各有队长一名,各持彩绘的球杖,这叫做“小打”。一方的队长用球杖击球,球一旦落地,两队就开始竞相争抢,抢到者又传给队长,左边一队以击球进入右队球门为胜,右边一队则向前奋力争抢,不让球入球门。这样两只队伍互相追逐,最后得胜一方领取奖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