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宋朝孟元老在南渡之后,追忆北宋首都汴京的盛况而作。关于当时的地理、风俗、习惯以及宫廷和民间的生活状况,都有翔实的记载,是学术研究上很有用处的一部书。《四库提要》举了些例证,认为本书对当时的朝章国制,可以补订宋史的阙讹。但在上述之外,还应
当把它作为一般文化史,以及足以说明都市生活实情的经济史的很好的素材。例如卷五“京瓦伎艺”条,就已经是戏曲、小说研究者所乐于引用的。
黄丕烈的跋语里说.此书“装潢精妙、楮墨古雅”,“人皆以为宋刻,余独谓谓不然,书中……不避宋讳,当是元刻中之上驷
。至于印本,当在明初”①,云云,大概是元代至正年间在浙江刊版的,书中往往取用了明代国子监的废纸以供印刷。
本书流传甚鲜,单行本除影印本外,尚有明弘治刊本,惟多误刻之处;又有影钞本,亦多误笔。根据此元刻本参照,可加以校正。本库另藏《秘册汇函》本
,便是在道光年间曾经张讱庵根据此元刻本和弘治刊本加以手校过的。
本书系明代顾元庆②所藏.入于清代,转归黄丕烈所有,后经陆氏之手收入本库。今付影印,以为《静嘉堂秘笈》的第三种。昭和十六年③六月,静嘉堂文库。
[注释]
①这段跋语是黄丕烈于嘉庆五
年(1800年)所题,已见前。②顾元庆:明代藏书家,字大有,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家在阳山大石下,学者称之为大石先生,名其堂曰夷白,藏书万卷,择其善本者刻之。③昭和十六年:日本天皇纪年,即1941年。
赵希弁①《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附志”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