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你努力的样子真好看 > 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离开不喜欢的圈子

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离开不喜欢的圈子

据说,能被称为女神的,都是努力谋生的女子。而谈到谋生,便绕不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混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论在职场里,还是在生活中,圈子无处不在。律师的朋友大多是律师,老师的朋友大多是老师,老板的朋友大多是老板,明星的朋友大多是明星,富豪的朋友大多也还是富豪,正是这些形形**的圈子,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江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人说,你喜欢怎样的生活,就该加入怎样的圈子。这话不假,如果我们想要跑步,最好加入到跑步的小圈子;如果你想成为老师,最好考到师范学校,加入“预备教师”的小圈子。在圈子里,我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同类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我们完成目标,正如犹太经典《塔木德》中的那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嚎叫

;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但《塔木德》没有告诉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可以离开不喜欢的圈子。

混圈子,讲究的是能力上的对等。圈子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拓展人脉,结交到想要认识的人。可混圈子这件事情,也足够让我们憋屈--每一个圈子里,似乎都存在着一些让我们不痛快的事情,姑且不提娱乐圈三天两头的出轨事件,就是我们所在的职场圈子,也不乏三五成群、背后叽叽喳喳搞小动作的人。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让我们在依赖圈子的同时,也无比讨厌着圈子。我们无数次想要脱身,却又沮丧地发现,离开圈子,便是亲手推翻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甚至可能连喝下午茶这种事情,都要自己一个人

去做……这些假设让我们只能继续置身在不喜欢的圈子里,无可奈何地叹息。

但也有一些人,已经远离了圈子,并且生活得自得其乐。

韩红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态,说她最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所谓的“混圈子”上面:“人际交往、关系应酬,很讨厌。我最愿意花时间在喝茶、看书、写书法或者跟朋友聊天上面。”

我们可以选择融入到某个圈子去拓展人脉,也可以选择离开某个不喜欢的圈子,离开的前提是我们要足够努力,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

百度收录的“韩红”词条中,对她的身份做了如下概括:全国****,华录百纳娱乐公司董事长兼CEO、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慈善家、导演、主持人、“有宠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看了她的这些身份标签,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坦然离开圈子的途径--当我们变得无比强大之后,才有机会选择离开不喜欢的圈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那时,就算我们不去混圈子,也一样可以拥有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的生活想要的未来。

我们都曾羡慕过别人简单而精致的生活,也曾羡慕别人的朋友。为什么别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为什么他的朋友都是热情开朗、不会在背后嚼舌根的人?

可是,除了羡慕,你有没有为离开不喜欢的圈子而努力过?你要知道,任何关系的存在,都是存在交换与成本的,你不努力,何谈离开?何来叹息?或许,足够强大是一段未知而遥远的路,但生而为人,无分贵贱,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脱离某个圈子而在社会中单打独斗的时候,要么望洋兴叹,要么就付出

足够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可以,再结交几个志同道合能够一起拼搏的朋友--是朋友,不是圈友。在我们无法脱离圈子里形形**的人之前,我们依然有与喜欢的人做朋友的权利,聊得来的圈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哪怕每天努力一点点,总有一天我们会不费力地离开每一个我们不喜欢的地方,然后与朋友一起奋力为明天拼搏。

朋友圈有一句很时尚的话:“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与众不同;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朋友决定不了圈子的广度,圈子也决定不了人生的宽度。离开不喜欢的圈子,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与自由。说起来,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缺少的,只是足够多的努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