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草原帝国 > 6匈奴的起源

6匈奴的起源

例子是老上单于③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喝酒。事实上,匈奴人和斯基泰人都是猎头者④。希罗多德曾见过斯基泰人把砍下的敌人的头颅当作战利品展示,还把敌

人的头皮挂在马缰上,四处炫耀。

公元6世纪的匈奴后裔,也就是***,有这样一个习俗,一个战士坟头上石头的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的。这种残忍的习俗也同样在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盛行。斯基泰人把敌人的血洒在插在地上小土堆里的圣物弯刀上,还要喝一杯取自第一个被他杀死的敌人的血。在订立盟约的时候,匈奴人会喝盛在人类头骨里的血液。在悼念死者的时候,斯基泰人和匈奴人都会用小刀割破他们的脸,“让鲜血混着眼泪一起流”。

匈奴人与斯基泰人一样,原本也是游牧民,他们生活节奏的调整与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息息相关。他们跟牧群一起迁徙,寻找着水源和牧场。他们只吃肉(这种饮食习惯给以素食为主的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穿皮革做的衣服,把皮毛当被盖,住在毡帐里。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不太明确的萨满教,这是一种基于对腾格里(T?ngri)或上天以及某些神山的崇拜的宗教。他们的单于或者首领,在秋季(牧马膘肥体壮的季节)召集全体匈奴人,以清点人员和牲畜的数量。在所有汉人著述者们的笔下,这些野蛮人都被描述成了抢掠惯犯,他们常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农耕地区的边境,袭击人畜并抢劫财物,然后带着劫掠来的财物在任何反击到来之前迅速逃走。面对汉人军队的追击,他们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汉人军队深入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或草原,在确保自身不会遭遇伏击的前提下,用雨点般的弓箭阻击追兵,却不贸然进击,直到对手筋疲力尽,因缺水缺粮

而失去斗志。这些方法之所以能够奏效,得益于他们灵活的骑兵和使用弓箭的高超技能。从最初的匈奴人,到成吉思汗统治时期的草原居民,他们都使用这些作战方法而很少改变。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还是西方的斯基泰人,只要是擅长骑射的部落都在使用这些作战方法。就像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斯基泰人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对付大流士。大流士及时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并且在“撤出俄罗斯”以悲剧告终之前就及时撤退了。然而后来又有多少汉人将领却缺乏这种谨慎,他们上了匈奴人的当,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进入了茫茫荒漠,最后却在那里被歼灭?

鉴于匈奴语在突厥-蒙古各民族中的地位,以白鸟库吉⑤为代表的一些作者倾向于把他们归为蒙古人种。伯希和的观点则与他们相反,经过对汉文译本进行几次交叉比对,他认为这些匈奴人总的来说应该属于***种,尤其是他们的政治统治阶层。

①见《汉书·匈奴传上》:“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②同上,原文是:“匈奴谓贤曰‘屠耆’, 故尝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③见《汉书·西域传上》,老上单于名稽鬻,匈奴冒顿单于的儿子,继冒顿之位成为匈奴单于,冒顿单于攻破了月氏,“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

④这里用的是它的本意,意思是把敌人的头颅砍下来当作战利品。

⑤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契丹、女真、西夏文字考》《蒙古民族起源》《东胡民族考》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