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草原帝国 > 第三章

第三章

--

1 10世纪波斯萨曼王朝与突厥势力的抗争

前面提到过,阿拉伯人通过公元751年的怛逻斯之战,巩固了在河中地区的统治,这一战之后过了一个世纪,真正受益的却是波斯人。自从把***(当时还不是***教徒)和汉人的统治势力从河中地区驱逐出去之后,阿拉伯总督们就以为他们是以哈里发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在工作。然而,在公元850年至公元875年,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统治权逐渐从阿拉伯征服者手里转移到了波斯本地人(也就是历史上古粟特人的后裔)手里。从公元875年到公元999年间,河中地区的主人一直都是萨曼王朝(源于巴尔赫附近的萨曼的一个统治家族)。萨曼王朝是波斯人建立的,首都在布哈拉。河中地区统治权的转移并不是波斯人通过外部的革命或暴力抢夺到的,而恰恰是在***社会内部,在受尊重的哈里发机构内部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萨曼王朝表现得比较谦逊,似乎甘愿做一个埃米尔①,而且还装成只是巴格达哈里发的代表。而随着情势的发展,他们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完全独立了。他们的做法让人联想到古波斯国王巴赫拉姆·楚宾,披着极端正统的***教外壳,实际上却在实现波斯的复辟。

萨曼王朝的伟大时期是从纳斯尔·伊本·阿赫穆德的统治开始的,公元874年至公元875年间,哈里发穆塔米德将河中地区封给了纳斯尔,他的驻地在撒马尔罕。同年,纳斯尔任命他的兄弟伊斯迈尔担任布哈拉的瓦利(相当于总督)。但过了没多久,两兄弟之间就爆发了冲突(公元885年、公元8**年),这种不良倾向普遍存在于河中地区的各个王朝内部。公元**2年纳斯尔去世后,伊斯迈尔成了河中地区唯一的君主

,而他的驻地布哈拉则成了萨曼王朝的都城。

伊斯迈尔(伊斯迈尔·本·艾哈近德,公元**2年-公元907年在位)是萨曼王朝一位伟大的君主。公元900年春天,他的军队在巴尔赫附近打败并俘虏了统治着呼罗珊的萨法尔王朝君主阿马尔·伊本·埃尔-莱斯。萨曼王朝趁势吞并了呼罗珊,这次胜利使它的领土又扩大了一倍。公元902年,伊斯迈尔从另一个王室手里夺取了包括拉伊(Rai,今德黑兰)和加兹温在内的塔巴里斯坦。从公元**3年起,伊斯迈尔发动了一场志在夺取东北部突厥领地怛逻斯的战争。甫一占领这座城市(怛逻斯),他就把当地的***(可能是景教)教堂变成了清真寺。这次远征深入***的草原属地,战争结束,返回布哈拉时,这位波斯王子带回了大量从游牧民手里抢夺来的战利品,包括马、羊和骆驼等。这次对游牧民的行动中,有一点值得注意,伊斯迈尔采取的仍然是古代萨珊国王们在阿姆河北岸所遵循的防御性反击策略。波斯人打着***教的旗号,对***(无论他们不信教,还是信仰景教)发动的战争,使他们对锡尔河的关注(古代波斯君主们“对莱茵河的关注”)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直到边境地区的这些突厥游牧部落皈依***教时,这种形势才逐渐缓和。萨曼王朝曾经斗志昂扬地为实现这种宗教信仰的改变而奋斗,但这种转变最终却演变成了对促进转变者的一种报应,因为它使***社会对***敞开了大门,而这才是很多突厥首领皈依***教的唯一目的。

在纳斯尔二世(伊本·阿赫默德,公元914年-公元943年在位)统治时期,萨曼王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萨曼帝国的领土包括北方的塔什干(柘析城)、东

北方的费尔干纳,以及西南方的拉伊(拉伊直到公元928年才被萨曼王朝纳入版图),它的实际影响范围甚至延伸到了喀什噶尔。但是,纳斯尔转而信奉***教什叶派引起了严重的骚乱,这场骚乱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他退位。当时河中地区的波斯人都是狂热崇拜逊尼派的教徒,而且倾向于利用宗教上的差别来突出和强化他们与真正的波斯人之间的区别。

萨曼王朝的衰落,是从努赫一世(公元943年-公元954年在位)统治时期开始的。那些拥有军权的波斯贵族不断起来反叛。在西南方,萨曼王朝的敌人又增加了一个,即同样也是波斯人建立的布威王朝,布威王朝统治着波斯西部。萨曼王朝信奉逊尼派,而布威王朝则信奉什叶派,这两个王朝之间的冲突由于宗教上的分歧而加剧。但是,宗教分歧不过是冲突的借口罢了,真正的目的是争夺多次易手的拉伊城。这是一场乏善可陈的战争,除了削弱了萨曼王朝抵御***的力量,让萨曼帝国处于危险之中之外,它的影响也不过是在波斯内部,改写了波斯历史罢了。然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