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蒙古大本营的回鹘***,西迁后定居在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的火洲(即吐鲁番)、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焉耆和库车。这些地区原本属于古代吐火罗人,回鹘***的加入使这里被突厥化,不过他们仍然尊重当地人所信仰的佛教和景教。而在下一个世纪里,统治这些地区的喀喇汗王朝的***所带来的改变则与回鹘人不同,这些居住在喀什西部和西南部以及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因为皈依了***教,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地区的特征。在***教和***的双重影响下,这些地区原有的特征全部消失。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喀喇汗王朝将在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期成为喀什噶尔的统治者,但我们完全不了解它的王室起源究竟是怎样的。或许就像巴托尔德所指出的那样,他们有可能是九姓乌古斯部落中的一支,从葛逻禄***手里夺取了八拉沙衮城(在伊塞克湖西岸)。***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位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是喀什王萨图克博格拉汗(于公元955年前后去世),他似乎鼓励民众信仰***教。在1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以及整个11世纪,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各绿洲和楚河流域、怛逻斯平原都已经被信仰***教的萨图克家族的成员们瓜分了。然而,撇开他们的信仰,***与波斯人之间世代的斗争仍然延续到了他们那一代,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要与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埃米尔对抗,尽管这些埃米尔为***教逊尼派(或称***正统教派)守护着中亚的门户。就像前面已经看到过的那样,喀喇汗王朝的博格拉汗哈伦(统治着楚河流域的八拉沙衮)于公元992年5月攻打布哈拉(顺便提一下,这次出击并没有得手),这是***入侵
这一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开始。相比之下,喀喇汗王朝的另一位统治者,费尔干纳乌兹根地区的阿尔斯兰汗伊列克·纳斯尔(1012年或1013年去世)的运气似乎更好一些。前面提到过,他于公元999年10月23日成功占领布哈拉,囚禁了萨曼王朝的末代君主(马利克二世),吞并了河中地区。
阿姆河以南的呼罗珊是萨曼王朝剩下的几个为数不多的领地中的一个,被第二个突厥王朝也就是伽色尼王朝吞并。当时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是杰出的苏丹马赫穆德(998年-1030年在位),他征服了印度的西北部地区。开始的时候,这两个***突厥王朝之间的关系和缓,甚至相当友好。成功占领布哈拉的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把女儿嫁给了马赫穆德。然而,两个王朝之间的和睦关系持续的时间很短。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较为稳固,不仅占据着喀什噶尔,还统治着伊犁河和楚河流域地区等原属于突厥的领地。在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们眼里,曾经是奴隶的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不过是暴发户罢了。另一方面,伽色尼王朝的马赫穆德不光拥有阿富汗和呼罗珊,还把旁遮普收入囊中(1004年-1005年),再加上从印度抢掠到的财宝,他变得相当富有。这个时候的马赫穆德已经完全伊朗化,而且处于权力的巅峰,印度王公们的世界已经被他踩在脚下,那些长期逗留在北方贫瘠草原上的喀喇汗王朝的***尽管是他的同族人,在他眼里不过是野蛮人罢了。马赫穆德认为,喀喇汗王朝的***有可能经常威胁到他的印度-伊朗大帝国的安全。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1006年,趁着马赫穆德被印度事务拖住的时机,喀喇汗王朝的阿尔斯兰汗伊列克·纳斯尔入
侵呼罗珊,洗劫了巴尔赫和尼沙布尔。马赫穆德一回到伊朗,就在巴尔赫附近的沙尔希延打败了伊列克,并把他赶出了马尔赫省(1008年1月4日)。在这次战争中伊列
克得到了他的堂兄于阗王优素福·卡迪尔汗的援助。但是,伊列克死后,喀喇汗王朝的第三位可汗-托甘汗站到了马赫穆德一边。
比这些家族之间的纠纷更严重的是,当喀拉汗王朝与马赫穆德之间的战争在阿姆河沿岸爆发时,喀喇汗王朝的后方遭到了北京的契丹可汗们的攻击,契丹军于1017年进入喀什噶尔。顺便提一下,喀喇汗王朝的托甘汗打退了他们这次对喀什噶尔的入侵。米诺尔斯基①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北京的契丹宫廷曾派出一位使者与加兹尼马赫穆德谈判,双方无疑达成了共同对付喀喇汗王朝的协议。事实上,伽色尼王朝的马赫穆德长期在另一端与印度交战(1014年占领塔内萨尔;1019年夺取马图拉;1020年-1021年围攻瓜廖尔;1025年攻占索姆纳特)。1025年,当伽色尼王朝的领土已延伸到恒河流域和马尔瓦之后,马赫穆德才回过头来找喀喇汗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