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尔人的势力衰落之后,保加尔人暂时成为突厥-蒙古人统治下的欧洲的主角。这些保加尔人可能是***,与库特利格尔匈人有关,公元625年-公元650年,保加尔人在高加索西北建立了一个地处库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强大的王国,王国的统治者是欧诺古尔部首领库弗拉特可汗(卒于公元**2年)。库弗拉特去世后,可萨人的前进把保加尔各部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奉库弗拉特的儿子巴颜为首领,继续留在可萨人统治下的领地内(有观点认为,这一支的后裔后来向北朝着卡马河与喀山方向迁移,
并在那里建立起了大保加尔国,直到13世纪时被成吉思汗旗下的蒙古人消灭。今天的楚瓦什人被看作是他们的子孙)。另一部分保加尔人在库弗拉特的另一个儿子阿斯帕鲁赫的率领下西迁,于公元679年渡过多瑙河,定居在古代摩西亚境内。阿斯帕鲁赫的继承者特尔维尔可汗(公元701年-公元718年在位),由于曾在拜占庭内战中保护过查士丁尼二世(公元705年-公元711年在位),因此他对摩西亚的占有权得到了查士丁尼二世的承认。一个世纪以后,摩西亚的特莱茨可汗(约公元762年-公元7**年在位),率领保加尔人进军君士坦丁堡。但是,公元762年6月30日,在安齐阿卢斯(位于今天的布尔加斯附近
),他们被拜占庭的皇帝君士坦丁五世打败。公元811年,另一位保加尔可汗克鲁姆
打败并杀死了皇帝尼斯福鲁斯一世,还依照古代匈奴人的方式,把他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然而,公元813年,当克鲁姆包围君士坦丁堡的时候,结果也跟他之前的阿瓦尔人一样,以失败告终。克鲁姆的继承者奥穆尔塔格可汗(公元814年-公元831年在位)与拜占庭人议和。9世纪中期,鲍里斯大公①(公元852年-公元8**年)的转变,以及保加尔人越来越多地受到斯拉夫人的影响,使他们从突厥民族的主体中分离出来,并与信奉***的欧洲相结合。
9世纪末,原阿瓦尔人的领土被马扎尔人(或匈牙利人)占据了。匈牙利语并不是突厥-蒙古语,而是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中的鄂毕-乌戈尔语族,还没有发现突厥-蒙古语系和芬兰-乌戈尔语系之间存在着最初的联系。但很有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匈牙利人的政治是由突厥贵族阶级主导的。《世界境域志》的作者和加尔迪齐(1084年)等阿拉伯地理学家们似乎将两个马扎尔集团区分开来了,或者说是把二者搞混了:其中的一群仍然留在乌拉尔山区,今天,沃古尔人依旧生活在那里;而另一群马扎尔人一开始迁到了亚速海北面的列维底亚,后来又迁到了第聂伯河下游的阿特尔库祖,那是一片
地处喀尔巴阡山脉、谢列特河、多瑙河三角洲和黑海之间的平原地带。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那些阿拉伯地理学家们,他们也跟拜占庭的史学家康斯坦丁·波弗罗杰尼特斯一样,把“Majghari”当作***,至于原因,无疑是保加尔人已经把芬兰-乌戈尔种的这两支组织起来了。卡马的保加尔人将乌拉尔山的马扎尔人组织起来了,而9世纪时占领了喀尔巴阡山脉的东南地区的欧诺古尔人则将阿特尔库祖的马扎尔人组织起来了。“匈牙利人”(这里指的是马扎尔人)这个称呼可能来源于9世纪下半叶与他们混居的那些欧古尔人。还有一些史书把这些芬兰-乌戈尔族的马扎尔人与另一支突厥部落的卡巴尔人联系在一起,认为卡巴尔人与可萨人有关,阿尔帕德家族(即马扎尔人的王室)是卡巴尔人派来的。在马扎尔人中存在着一支欧诺古尔或卡巴尔的突厥贵族,据此可以解释拜占庭的备忘录。这些备忘录里记载,在康斯坦丁·波弗罗杰尼特斯所处的时代,双方交换使节的时候,马扎尔首领们总是被称作“突厥王公”。
公元833年前后,受到突厥可萨帝国保护的马扎尔人生活在顿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公元850年前后,或公元**0年时,马扎尔人被佩切涅格***赶出了列维底亚,进入阿特尔库祖,并于公元880年前后抵达多
瑙河三角洲。匈牙利人(马扎尔人),驻扎在多瑙河三角洲这块新的地方,继续臣属于突厥可萨帝国。有观点认为,一位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身份,任命卡巴尔部一位年轻的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成为匈牙利人的大公。过了没多久,由于与保加利亚大公西蒙开战,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②向匈牙利人寻求援助。于是,阿尔帕德率领匈牙利人渡过多瑙河支援拜占庭,保加利亚因此陷入战火之中。不过,保加利亚人也找了援军,他们向当时主宰俄罗斯南部草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