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草原帝国 > 后 记

后 记

一个生活在水土丰饶、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文明高度发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一个生活在灾害不断、自然条件恶劣的草原上,与生存抗争,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环境的艰苦造就了草原民族的忍耐力与好战精神,与生存的不断抗争让他们练就了各种谋生的本领,并被他们灵活地运用在了战场上。其中,将这些技术运用得最为出色的,就是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人,并最终造就了他们无往不克、纵横亚欧的傲人战功。

这样说,绝不是要为草原民族的征战****,而只是试图从地缘的角度来解释一种历史现象,毕竟战争总是伴随着杀戮,更何况那是一场野蛮族群对文明社会的大肆破坏,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被毁于一旦。这段持续千年的草原历史,的确有侵略的成分,但草原人奋发、忍耐的精神以及他们的智慧,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看看抗日战争时期中**队的作战方法,是否似曾相识?当然,作用是相互的,游牧民族在与生产力水平较高、文明程度较高的农耕民族接触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本民族的文明程度,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必然趋势。

虽然写史要求尽量客观,但史书终究是人所作,难免表露史家自己的观点,本书作者在书中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讲述上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西迁的匈奴人”消失在历史

中的问题。作者认为欧洲的“匈人”就是当年西迁的匈奴人后裔,还引用约尔达尼斯著作中阿提拉的画像作为证据。不过,中国的许多学者则往往认为匈人与匈奴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并列举了一些证据。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本书作者格鲁塞虽然是法国人,所处时代也距今已有几十年,但他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比如,关于北宋外交政策上的失误:继续延用前朝的“远交近攻”策略,联合女真人灭了辽朝,这种做法严格来说确实是错误的。女真人迅速崛起,未经汉化,危险很大;而辽朝与宋朝时近邻,汉化程度高,与宋朝缔结盟约后没再大规模南侵,尽管在不断衰落,但扶持它能够帮助宋朝抵御北方外来强族的入侵,宋朝却先灭了辽朝,这等于撤了自己的防线。夺取北京一战,宋朝失败,最后是女真人攻下还给宋朝的,这反而让女真人看清了大宋军事实力的弱点,为后来女真南侵埋下隐患。再比如,对于蒙古人早期的野蛮征服行径,如武力攻城、大肆劫掠、毁城、屠杀甚至屠城、践踏文明等行为,格鲁塞认为,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是因为出于对文明世界的不知所措,没有治理被征服的文明之地的良策。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话同样适用于史学。《草原帝国》原作面世于20世纪30年代,正是世界格局大变、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作者的观点难免存在着局限性。再加上时间已经前行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历史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局限**更明显了。比如,作者认为东方的文明源自西方,竭力想要证明西方文明之伟大,影响范围之广。但现当代考古证明,古代中国文明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渊源,虽然其中也不乏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成分。再如,作者有明显的宗教倾向,有意无意地强调着基督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制作武器是其中之一),讲

到游牧民族的霸主们与教派的关系时,感激他们对***的保护。当然,这是西方学者们常有的特点,并不影响《草原帝国》这部作品的整体价值。尤其是,作者以草原各民族为研究出发点的立意、对这些民族漫长历史的综合论述,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草原各民族的征战史、兴衰史,亚欧大陆众多民族的政治往来、文化融合、经济交流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同时还有丝绸之路上的变迁,综上所述,这些奠定了本书在草原民族研究方面的重要地位。

本书的英文版《The e**ire of the steppes:A History of tral Asia》(美国罗格斯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由内奥米·沃尔夫德根据1952年法文版翻译而来。鉴于本书主要面向国内大众读者,而英文译本里一些资料注解的来源年份较早,且多为外文版,比较难找,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本译本里并没有继续采用原注解,而是补充了一些有助于理解原文的注解。读者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注解信息,请参照英文版或法文原版。另,文中出现了许多历史地名,或者历史上的名称,今天的地名或名称已经确定的,都已尽量加以标注。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