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的意义何在,考试的意义何在?”李文自言自语道。
周四,学习了很久的李文,靠在教室外走廊的护栏上,让风吹拂着他因长时间学习而有点发涨的大脑。
“竞赛的意义何在,考试的意义何在?”一个声音突然在李文的耳边响起,这是同班的王远,“你这些个问题很有意思啊。”
王远,在15班,也算是一个颇为奇特的人了。
作为一个语文英语都很好,数学不怎么好的男生,最后却选了大理。同时,他高一时,还是历史课代表。
对于他最后选择大理,同学们都不怎么理解。
不过,凭借着自己很强的语文和英语实力,他在全校的排名倒还是不错的。
王远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语文作文。虽然他的文笔实在一般,但是他总能凭借自己深刻的思想,折服阅卷老师。
有时候兴致一起,他还喜欢用文言文来些作文。最后居然也能取得一个很好的分数。
“那么,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李文?”王远微笑着询问道。
“我?”李文想了想,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是真不明白,成绩这种东西为什么是能直接相加的。”
停下来思考了下,李文继续说道:“在我看来,考试应该不只考六门,而应该考很多门,最少三四十门。”
“这样,对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数值的分布结果。最后,对数值结果划分类型,不同类型的人,适合去读不同的大学学科。然后同类型得分更好的,去更好的大学。”
又想了想,李文自嘲的摆摆手道:“这个方案太理想化了,而且也不是很好。我无非是想把人的职业倾向,智力水平,考试分数作一个缝合。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方案。”
“有趣,很有想法。”王远夸赞道,“纯理的思维果然和一般人迥异,再者,一般人也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那么,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李文感到十分好奇。
“我无法正面回答你的问题。”王远说道,“但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
“首先,让我们把所有有才华的人简单粗暴的划分成三类——人才,天才,怪才。”
“人才,天才,怪才。”李文忍不住跟着重复了一遍。
“对,”王远接着往下说道,“所谓人才,就是能干事的人,是能给社会做有些难度的建设的人,也就是大工具人,优秀的工具人。”
“所谓天才,就是能给基础学科,以及一些重要学科做出贡献,推动社会乃至全人类进步的人。”
“所谓怪才,就是能在交叉领域作出突破和贡献的人,虽然这种贡献不一定伟大,但是一定很有实用价值。”
“那这和我们的考试又有什么关系呢?”李文好奇追问。
“别急啊。”王远淡淡一笑,正预开口,上课铃声响了。
“晚上有空再聊。”王远说道。
人才,天才,怪才,这样的分类究竟有什么意义?
回到座位上,李文把自己的思绪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暂时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
晚自修放学后,匆匆的吃好饭。李文迅速赶回了教室,现在的他,很想听一听王远的见解。
不过,李文显然是来的太早了,教室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
李文也不心急,边刷题边等待了小半个小时,王远终于来到了教室。
王远不墨迹,收拾了一下东西,清理了一下桌面,就来找李文来继续下午的谈话。
此时,教室里的人还不多,李一政也还没来,王远就直接坐在了他的位置上。
“下午我们好像讲到了三种才华。”王远把腿一翘,盘起了二郎腿。“可以这样认为,教育一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所有人的基础素质,另一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这三种人才。”
“那么,很明显的,这三种才华和选拔制度应该是相对应的。至少,选拔制度的初衷应该是筛选出这三种才华。”
“竞赛选拔天才,高考选拔人才,而其他的创新性的比赛筛选怪才。”
“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最为简单!这完全是由几个特别的因素决定的。我们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大的基数下,根本不缺人才。天才是宝贵的,人才是批发的。”
“而且,什么叫人才?就是给你定一个规则,你在这个规则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取得成功,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