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鬼市收古董 > 第十八章 缠龙金瓯杯

第十八章 缠龙金瓯杯

最后我还是把钱还给了男人,男人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让我真担心他下一秒就会倒在古董店里。出乎我意料,他收到钱之后,脸上的黑气消散不少,整个人看上去没那么丧也没那么颓废了。

我目送男人远去,才想起把陆爷晾在了一边。

“陆爷……”

陆爷正对着我刚拿回来的钧瓷瓷碗研究,眼中满满都是称赞。

“这个瓷碗很漂亮。”

我连连点头,“是啊,要不然现在瓷器这么不好做,我也不会费事去收陶瓷。”

“你奶奶要是还在世,听见你说这样子的话,保不齐腿都给你打断。”陆爷说道。

我下意识缩了缩脖子:“陆爷,先不说这个瓷碗了,你刚才要和我说金瓯杯的事情,您赶紧说吧。”

陆爷给自己重新沏了壶普洱,喝了小半口之后,开始娓娓说道:“你知道我们附近有个县城博物馆,前段时间搞了一个专题,明朝博物展览会。当地博物馆因为馆内藏品鲜少明朝的古物,就厚着脸皮向市级、甚至是省级博物馆借了一些文物用来充面子。其中有一件文物,和你店里的双龙金瓯杯长得非常相像

。”

我大吃一惊:“怎么可能?”

“我当时和几个朋友去看了,还称赞这个博物馆办的不错。”陆爷转着手中的两个核桃,沉重地说:“你要是不信,自己上网找也行,展览会的名字我已经告诉你了。”

果不其然,我按着陆爷说的那样,去网上搜索所当地博物馆和明朝文物展览会,一大堆新闻通稿如数弹出,不是感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是在杠当地博物馆无所作为,连办个展览会都要去找大点的博物馆借个文物来充充门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古董比较火的原因,新闻稿的人气都挺高,阅读量也都是上了数十万的。除了新闻稿,甚至还有相关公众号在介绍展览的古董类目,甚至还特意把其中比较显眼又或者比较有历史渊源的古董都拿出来介绍了一遍。

幸运的是,我竟然在文章的结尾里看见了一个金瓯杯。

照片上的金瓯杯明显要比店里的金瓯杯陈旧许多,身上也不再是暗金色流光溢彩,它身上有了长年累月被泥土腐蚀的锈痕。材质的鎏金褪去了往日的辉煌,哪怕在聚光灯下,也是陈旧得令人心碎。

众号里介绍的金瓯杯除了造型以及回纹有些和店里的相似,最大的不同,就是照片上的金瓯杯没有龙,一条龙都没有,光秃秃的。

文章还附上了对这个金瓯杯的说明,这个金瓯杯产自明代,却不是中原本地产的。而是边境民族进贡给****的,说明很短,只是说这个金瓯杯是祝愿明朝疆土永固的美好愿望等之类的口水话。

我往下划拉到了公众号的留言,发现置顶的留言很长,忍不住细看。

置顶的留言指出,宋朝野史里记载了金瓯杯的事。但是在宋史上记载的金瓯杯是有两个,每一个身上都缠着一条龙,因为当时明朝出现了两个皇帝共政的情况,也不知道那边塞民族是存心恶心人,还是两个皇帝都想讨好,就做出两个极其精巧的缠龙金瓯杯。据说,两个皇帝对这两个金瓯杯都喜爱非常,都选择用它们来做自己的陪葬品。

诡异的事情是,在近代出土的其中一个皇帝的陵墓里找到了一个缠龙金瓯杯,考古学家做了记录就把它放在了一旁。但是在第二天考古学家去看的时候,发现金瓯杯上的金龙不翼而飞了。金瓯杯身上也没有任何损坏

的痕迹,这件事情在当时吓坏了许多人,只不过因为这件事太过怪力乱神,在那个敏感的年代被严严实实地压下了。

等当年接触过这件事的人断断续续地离开人世了,这件事才隐隐地透出了一点风声。

我赶紧去上网找缠龙金瓯杯的事情,留言很多,只不过大多数都觉得这个传说是危言耸听,胡乱吓人的。更有网友揣测这就是个炒作行为,我见到有人开玩笑说,不是有两个缠龙金瓯杯吗?指不定这条龙被吓坏了,跑到了另外一个缠龙金瓯杯上去了。

这个人的留言让我不寒而栗,我有些难以置信地抬头。陆爷沉默地打量着身边的双龙金瓯杯,他面前的茶早已经凉了。

“陆爷……”

“缠龙金瓯杯的事情虽然被压得很厉害,但是在考古界一直都是秘而不宣却人人都心知肚明的秘密。可想而知,你这个双龙金瓯杯一旦出现在世面上,那该造成多大的震动。”陆爷说话的声音很轻,我听在心里不啻于五雷轰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