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之地占星楼倒塌,多数学术原稿毁坏严重。
戎卢受灾,全境响应,冬雪飘零之前,彻底稳固当地治安。
建安五年。
曹操迁献帝于许都以后,独擅朝政,献帝和大臣等都非常不满。
遂由献帝下密诏,策划杀掉曹操。
密谋者有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左将军刘备等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正月,谋泄,曹操收董承等人三族,皆杀之。
刘备于建安四年被曹操派出拦击袁术,占据徐州不回,得免于难。
曹与袁之间大战在即。
曹操为了免除后顾之忧,率大军亲征徐州刘备。
行前,诸将皆劝曹操说,和曹争天下的是袁,如果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危以。
曹操对此胸有成竹,面对下属而言,刘备是人中之杰,不及时消灭,必有后患。
袁绍虽有大志,但处事迟缓,一定不会动动手。
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备发动进攻。
曹攻入徐州,大破刘备军,擒获刘备妻子,并俘虏其大将关羽,刘备逃奔袁绍。
二月。
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进军白马,围攻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
自己亲率大军进对黎阳,准备渡河直捣许都。
七月,
曹与袁决战之时,汝南黄巾刘辟等人反叛曹操归附袁绍。
袁绍派刘备率兵援助刘辟,汝南郡诸县多叛曹响应刘备,刘备势力一时甚盛,,抄略汝、颖之间,曹操所辖许都以南地区,人心惶惶。
曹操命大将曹仁率骑兵进击,大破刘备,将反叛郡县全部平定。
刘备奔袁绍,曹仁回师许昌。
曹操以此免去后顾之忧,全力付袁绍。
双方相持了八个月后,曹以劣势兵力打败了强势的袁绍军,赢得了此战胜利。
后世史书记载,此战为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夏季,孙策遇害身死,其长史张昭等人扶助孙策之弟孙权即位。
孙策生前好友、大将周瑜从驻地巴丘率军赴丧,遂留吴郡,与张昭共掌众事,辅佐孙权。
孙策虽占据江东,但偏远之地尚未全部服从。
孙策死后,江东人士以安危去就为意,人心浮动。
孙权赖于张昭等人的尽心辅佐,逐渐稳定了江东局面。
不久,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承认了孙权在江东的地位。
建安五年,秦侯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凉州番禾诸侯驻军,再起控制玉门地界强征劳力,玉门守军出关击退来犯联军,此战番禾联军死伤数十人,消息传出,中原诸侯纷纷上书献帝,裁撤秦王异姓王位。
献帝应允,派遣使臣以求入关,秦王未允,炎朝使节只得暂留玉门关下。
建安六年(201)九月。
曹操亲率大军向占据汝南郡的刘备发动进攻。
刘备在建安五年七月曾败于曹操大将曹仁,不久又占据汝南,与黄巾余部龚都等合兵,骚扰曹操后方。
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无暇顾及,仅派将领蔡杨进讨刘备,被刘备所杀。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便率兵亲征刘备,刘备自知不敌,投奔荆州刘表。
刘表亲至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礼,又给刘备补充军队使其驻屯新野,遂暂栖于荆州。
同年秦侯国全境安和。
建安七年五月,袁绍因官渡之败,忧闷而死。
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为袁绍幼子。
袁绍在世时,偏爱袁尚,欲使其为继嗣,但死前未及安排,导致兄弟失和,矛盾日益激增。
九月,曹操抓住袁氏一脉不和,攻打袁谭、袁尚。
建安八年,孙权西伐江夏太守黄祖时,江东鄱阳等地山越大起,孙权即刻还军平定山越。
建安八年五月,袁谭请求其弟袁尚增加所部兵员,更新军仗铠甲,乘曹操退兵之际追击。
袁尚疑袁谭有二心,遂拒绝所求;袁谭大怒,起兵攻打袁尚。
二人战于邺城门外,袁谭兵败,退保南皮。
当年八月,袁尚亲率大军进攻袁谭。
袁谭大败,又退至平原,据城固守。
八月末,袁谭抵挡不住其弟袁尚猛攻,困守平原,派谋士辛毗向曹操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