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贤宗法师文集(卷六) > 第24章 第七章 人生正能量

第24章 第七章 人生正能量

第七章人生正能量

消除怨念佛教里面讲到如何消除怨恨时,首先要你明白的是:什么是怨恨,以及怨恨是怎样产生的。仔细想一想,怨恨的对象就是一个与我们观念不同或立场有别、且又存在利益冲突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时刻与“我”保持一致。编者),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我们,然后我的情绪就会产生,把这个人在某一时段内定位成我最大的敌人,时刻想报复他、伤害他。或者看到他受到挫折、遇到尴尬,我们则会感到欣悦。

在怨恨产生时,似乎只有使“敌人”受挫,我们才能感到怨恨消除。这就是怨恨惯常出现的面目。它开始于伤害,又告结于另一个伤害,再以这个伤害为起点,滚起雪球来,一直不断地相互伤害下去。

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是台湾慈济功德会,创办人是证严法师。法师有一个弟弟被人家杀死了,按照法律会枪毙凶手。证严法师拉着她母亲到凶手那家人去,跟母亲讲,一个母亲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们可不可以让另一个母亲不要失去她的孩子,因为他并不是故意的。你想想看,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也只有这样的胸怀才可以泯除生死仇恨。

我们每天走在路上踩死了多少蚂蚁每天上餐馆点了多少生猛海鲜,有很多众生可能因为我们的一念死在我们的足下、刀下。如果它们都要跟我们一样想着要复仇,那你说我们猴年马月才能偿还债务?——永远没有止境。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一颗同理的心,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在人生当中找到喜乐。当自己失去喜乐的时候,其实怨恨所伤害到的是你自己。它使你的人性扭曲,让你的身体产生毒素。

观音菩萨有个愿望叫“与乐拔苦”,这就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别人痛苦就要当作自己的痛苦;别人跟我们没有缘分,我们就要想尽办法结上善缘。正因如此,观音菩萨有那么多人供奉他、礼拜他。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以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去面对生命,想一想,何愁有什么事情会做不成?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吃亏是福”。

我们总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很难放下那一份执着,很难放下自己的利益和得失,不会从更大、更高、更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就会陷入到窠臼里走不出来。

学佛就要学会放下一切,包括好的和恶的,美的和丑的。当我们站在一米两米高的地方来看这个世界,那这个房子那个杂草都会把我们的视线挡住。你如果站在屋顶,这些东西还能影响你吗。再高一点,如果站在外太空又会怎样呢?在地球上我们认为珠穆朗玛峰高可冲上,在外太空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生的眼界,就看你的高度。如果站的低,什么都会成为你的障碍,所以我们才会被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所困扰。我们要学会让自己的眼界和认识远远超越物质世界的高度,那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人间的种种而忽喜忽忧。

一般人惯用加法,越多越好,越多说明成就越大。佛教的思想要求我们用减法,我们的财富会增加,但是我们的心要用减法,直到减到零、减到空。当任何东西在你面前都归零、归空的时候,你内心当中产生的力量会乘以倍数地增加。

请记住这句话:当我们对面对财富,不是用贪婪、占有的心态去看待它的时候,你就会充满智慧,你就知道你应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的产品能让更多的人受用和喜欢,有超出他们预期的价值,那你的生意能不好吗?可是我们往往首先考虑降低成本,然后考虑如何让员工跟牛马一样彻夜加工,员工短时间离岗,或者做事不够认真,就要扣他工资和奖金,用很多方法去惩罚他。你们看看,这个企业最后会走到哪条道上?

如果贪图名利,每天就会像雨果笔下的笑面人一样,笑着去迎合大众,迎合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如果我贪名,就成为名的奴隶;如果贪钱,就成为金钱的狗。多么可怕,你一天到晚追求这些东西,就会迷失自己,其实你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不能活出自己,就会被别人左右,被这个世间的名利所左右。

因为怨恨,最后会报到你自己的头上,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如何消除我们的怨恨,就是要从原先看待问题狭隘的角度解脱出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或者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世界万事万物的角度去看待,你就发现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你就不会有执着,不会放不下,不会解不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