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曹操的十万援军已经到了襄江北面,只是还在征集船只,若是征集好船只,他们有十万大军,我们与郑和加起来也只有万余水军,就算曹军不善于水战如此下去也对我军极为不利。所以我想请陆都督助我一臂之力,帮助我们一起封锁襄江。”徐达整理了一下丝路对陆逊说道。
“我的两万大军中有四千人是精锐水军,其他一万六千人虽然不如那四千精锐,但也都是上马能攻城,上船能作战的全能之士,加上我带来的五艘楼船,三十几艘斗舰,四百余艘艨艟,四百余艘走舸,还有游艇共千余艘,装上个四五万大军不成问题。”陆逊说道。
众人听到陆逊这么说眼睛里又一次冒出了精光,像荆州战船,楼船一艘都没,斗舰才十几艘,三百余艘走舸,游艇也就几十艘而已,而项羽,虽然把会稽的木匠虏去了不少,但大部分都只会造些渔船,能造楼船,斗舰的基本上都被孙策控制在建业,至少家眷在建业。
“陆都督既然我们是自己人,那我就直呼你表字了。如果我们两军合在一处也就五万多的兵马,要想北面长时间挡住曹操大军,至少要有两万水军才行。伯言你看你调一万最精锐的水军去襄江,然后另派大军从其他三面把护城河封死,以免襄阳城内有人逃出去如何。”徐达与陆逊商议道。
“然后我们再主攻一门吗?”陆逊听了徐达的话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不错,我们主攻一门,但其他两面也要多立旗帜来做疑兵。”刘伯温笑道。
“只怕他们对我们半渡相击,等我们到了岸边一下船他们又会引兵来攻,如此对我军不利啊。”陆逊身为东吴大都督,这些弊端自然能一眼看出。
“哈哈,这个伯言只管放心。我夜观星象,然后掐指一算,发现三日后襄阳城将有一场大雾,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渡河。”刘伯温摇着羽扇,运筹帷幄。
“人言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比诸葛亮,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陆逊听了刘伯温的话不由得发出感叹。
“哪里哪里,诸葛亮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国,把蜀国治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世人都知道的,我不如他啊。”刘伯温也感叹道。他自认为自己的智谋,天文地理都不输与他,但综合能力真的是比不上诸葛亮。
“哈哈,伯温别谦虚了,城里的那个司马懿最近不是一直都在与你较劲吗?殊不知已经慢慢中了你的骄兵之计了。”常遇春笑道。
“什么骄兵之计,我之前听说你们被曹仁打的一点脾气都没,莫非这就是骄兵之计?”陆逊疑惑道。
“非也非也,襄阳的护城河哪里是这么好攻的,他们先把火油什么的投射到我们的战船上,然后火箭一射过来,就射的我们焦头烂额,哪里打的过去。”刘伯温虽然这么说,可是双眼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然后你就想着趁大雾之时攻过护城河?”陆逊问道。
“不错,还要加个声东击西之计。”徐达把刘伯温的话接过来大笑道。
“原来如此,那我们主攻哪一门?”陆逊问道。
“东门。”徐达说道。
“为何是东门?”陆逊问道。
“因为曹仁他们不知道外界的变化,只会料到我们从南门,西门进攻,很难料到我们从东门进攻。东门东面也靠近曹魏,这样可以激励将士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刘伯温说道。
“伯温大才!”陆逊赞道。
“襄阳,也是该拿下了。”刘伯温望着营外的天空,声音低的他自己都有些听不清楚。
……
襄江南岸,曹仁,司马懿,于禁等人躲在一个隐蔽的树林里,遥望着襄江的北岸。
只见襄江的江面上零零散散的有一些游艇在来回巡视,而湘江的对面似乎有几个大营,只是距离太过遥远,看的有些不分明。
“仲达,这几日探马时常听到对面有厮杀声,你说对面是丞相的大军吗?”曹仁对着襄江北岸看了许久,依然很疑惑。
司马懿看着襄江北岸同样疑惑,他对曹仁说:“也有可能是徐达故意布的疑兵阵,我们还是稳一点吧,只要守好襄阳城就好。”
“嗯,回襄阳吧。”曹仁点头。
三日后,突然天降大雾,可见度不到十米,更让曹仁不安的是,襄阳城包括四周的护城河都被大雾笼罩,他急忙又把众人叫来议事。
“报——襄阳城南面护城河喊声大起,徐达开始渡河了!”
“报——襄阳城东面护城河喊声大起,敌军开始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