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在青州惨败,李元霸、李靖、李牧、李绩战死,李世民、薛仁贵被困泰山的消息也随着刘禅的诏书传播开来,很快就传到了冀州。
与此同时,并州被刘裕、魏延、庞涓攻陷的消息也传来了。
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消息就是陆逊、韩世忠等人正引兵往邺城杀来。
这三个消息让大唐朝野震动,李渊寝食难安的同时,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想向蜀军请降,又怕会因李世民而受牵连。
朝中的大臣也是或战或降,弄得李渊犹豫不决。
其中王猛说道:“太上皇,刘禅之敌,大唐也。我们贸然请降的话,只会让蜀军轻视我等,甚至不接受我们的投降。不如我们就集结大唐所剩的兵马与蜀军挥军一战。等我们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再请降也不迟。”
王猛的话可谓是说到了李渊的心坎里,与蜀军一战还可以让他有更多的考虑时间。只是朝中大将都被李世民带走了,如今已经无人可用。
想到这里,李渊很是为难道:“这个办法虽好,只是朝中还有谁能领军打仗呢?”
王猛等的就是李元这么问,他单膝跪地,毛遂自荐道:“微臣愿意领一军前去抵挡蜀军!”
李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就问道:“你是说你引军去抵挡蜀军?”
“不错,如果臣打不了几场胜仗,愿提头来见!”王猛信誓旦旦的保证着。
看着王猛如此自信,李渊就有了一种让王猛试试的念头,便说道:“罢了,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说完,李渊就调集了两万兵马给王猛。两万兵马,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王猛大喜,引着两万兵马就到邺城往南一百五十里的清河县驻军去了。
再说荆轲,他一直关注着青州的战事,李唐战败,李世民被困的消息自然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如今他被困泰山,我当去刺杀刘禅已报陛下待我之恩。”荆轲自语道。
有了这个想法,荆轲也不耽搁,匆匆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出发了。
到了平原县,荆轲遇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人。此人一身道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还挡住了荆轲的去路。
荆轲知道他是异人,不敢失礼,就作揖问道:“道长为何挡住我的去路?”
道士笑道:“天道有变,贫道所来只是为了告诉你两个字。”
“何字?”荆轲不解道。
道士转身离去,只留下了两个字:“天下!”
荆轲见这道士谈吐不俗更是不敢怠慢,又对着道士的背影作揖问道:“敢问道长尊姓大名?”
“贫道李意。”道士渐行渐远,很快就消失不见。
荆轲却有些摸不着头脑道:“原来他就是李意!”
李意,是居住在成都青城山之西的老神仙。刘备出兵伐吴之时曾接受陈震建议,派他去请李意来成都测吉凶。
李意在陈震的再三请求之下才去见刘备,在刘备的再三追问之下才做了刘备将兵败死于白帝城的预示。
刘备不听,结果果然在白帝城病死。
荆轲没想到,这位老人家竟从成都不远万里的跑来告诉他这两个字,便一直放在心中琢磨着这两个字的含义。
……
刘禅诏书传开之后,一时间蜀国之地百姓涌动,四处不停地有消息传来,言他们曾经见过画像上之人。可是当衙门的人去寻找之时,那里要么是另一个人要么是楼去人空。
一个月过去了,蜀国上下军民都在不停地寻找刘扬的下落。只是刘禅此时还没把刘扬的身份公布开,人们只以为他们找的是项楚飞。
除了这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还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蜀军裁军正式完成,二是陆逊、韩世忠、王玄策等人已经拿下了冀州,攻破了邺城,吕蒙也攻下了辽东。现在这两人又一路攻打幽州,一路攻打三韩之地。
攻打辽东时吕蒙打着大唐的旗号,几乎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个幽州,逼得李孝恭在自刎而死。
比起他们,攻打冀州的陆逊、韩世忠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唐军中的文官王猛,此人平日里名不见经传,却在冀州引军抵抗韩世忠、陆逊时大展神威,以为冀州已经没有大将的他们在王猛手上吃尽了苦头。
最后,韩世忠、陆逊、王玄策等人共同计议,在陆文龙、甘宁、太史慈等一应猛将的辅助下,终于打败了只有孤身一人的王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