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是战斗机飞行员 > 正文 第一个考起落(下)

正文 第一个考起落(下)

确信起落装置一切正常,可以进行着陆之后,我在无线电里面报告塔台飞行指挥员:“65起落架放好,着陆!”同时又检查了一遍速度。这个时候速度容易小,因为放下起落架后飞机减速很快,如果油门加慢了或是加少了,飞机很快就会减速掉高度,直接危及飞行安全。

“检查好,正风2米!”按照约定俗成的套路,指挥员在提醒我检查好起落架的同时,也向我通报了气象条件。正风2米非常适合做着陆,风速过大或没有风的情况下做着陆都不太好做,前者会导致飞机下滑着陆减速过快,后者恰好相反会导致减速过慢。风不大,而且又很正,下滑着陆时飞机的减速比较均匀,下滑线、下滑点以及下滑方向都比较好保持。

我沿机头左侧往左下方观察地标,判断进入三转弯的时机。那个熟悉的河湾已经进入了我的眼帘,在它的上方进入三转弯正好。其实,说是个河湾,但谁也不知道在多少年之前便早已干涸,被风沙侵蚀得只剩下瘦骨嶙峋、沟壑纵横的河床了。看上去竟有点触目惊心,仿佛是戈壁大漠身上的一道致命的伤疤,流干了血液,再也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只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时机到,我没有迟疑,柔和地向左压杆,参考地平仪形成了45度的左坡度。然后向右后方带住驾驶杆,防止飞机的坡度进一步增大和掉高度。同时把油门稍微往上顶了一点,坡度45度转弯时飞机的速度一不留神就会减小,所以宁肯加点油门哪怕速度大一点,也不能让它小下来。

飞机围着河湾转起弯来了,天地线在我眼前的风挡框上由原先的水平状态向右倾斜了45度,感觉坡度比较大,人似乎半躺在了天地线上。此时,保持飞机的飞行状态很重要,所以我的注意力分配以地平仪为主,把坡度严格“卡”在了45度的刻度上。另外,适时适当分配出部分精力检查高度、速度以及航向,判断改出三转弯的时机。三转弯改出的时机比较重要,直接影响到四转弯的位置以及未来下滑线的高低。飞机在倾斜状态下,看地标更容易一些,不像在平飞状态时机头以及机身会遮挡住飞行员的视线,飞机下方一定范围内的地标是看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感觉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都有些加快,视线的余光看到一个个地标刷刷地飞逝而过。

转弯角100~105度的时候,我一面反杆反舵减小坡度,开始退出三转弯,一面稍微收小油门减小速度,转弯角120度时正好把飞机完全改成平飞。三转弯改出,我随即放下襟翼,同时有预见性地向前按住驾驶杆,防止飞机因为升力增加而转入上升,因为此时我需要的是下降。在我的操控下,飞机十分温顺,听话地转入了2~3米/秒的小下降率下降状态,缓缓地开始下降高度。

我迅速扫视了一眼起落装置信号盒,看到襟翼放下信号灯已经燃亮,便又向塔台报告:“65襟翼放好!”“可以着陆!”指挥员回答道。开始进入关键阶段了,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抖擞起精神来,集中几乎全部的精力循环检查“跑道——高度——速度”、“跑道——高度——速度”。看跑道,主要是为了掌握进入四转弯的时机,另外还要判断未来下滑线的高低,及早进行适当的调整;看高度表,是为了控制进入四转弯的高度;看速度表,是为了调整合适的进入四转弯速度。

当跑道水平观察角还剩10~15度的时候,我没敢丝毫耽搁,赶紧柔和向左压杆,形成了30度左右的坡度,操控飞机四转弯。就起落航线而言,四转弯非常重要,是飞机进入着陆前的最后一个转弯,关键就是能否对正跑道,其次就是下滑线的高低。四转弯首要的便是进入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晚了都会影响到改出时一次对正跑道,给后面的下滑着陆带来很多麻烦,增加很大难度。四转弯的标准转弯角是60度,压完坡度后,我就开始判断进入时机的早晚。早了就要减小坡度,晚了就要增加坡度,需要及时调整,防止造成积累误差越来越大。

进入四转弯的时机还可以,跑道水平观察角和飞机相对跑道延长线的距离均匀一致地减小,所以我没做什么修正,只是保持着30度的坡度正常转弯。四转弯后段,跑道已经从左三角风挡里面顺时针移动到了正风挡里面。我注意用瞄准具镜片的上下1∕2处往跑道头画弧,并且开始密切关注起跑道垂直观察角的大小。跑道水平观察角剩余5度时,我杆舵一致地开始改出四转弯,并将跑道头卡在镜片的1∕2处。在反杆反舵的同时,把油门收到了小于7000转∕分,来不及一下子准确收到教员说的6700,先收下来再说,一会儿再仔细调整。这个阶段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