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是战斗机飞行员 > 正文 盲目飞行(二)

正文 盲目飞行(二)

度!还真有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感觉。而且还是骑着一匹烈马,动不动就要尥蹶子,发脾气狂奔起来。在冷汗直淌之余,在心跳加速之时,终于明白为什么要管暗舱仪表飞行叫“盲目飞行”了。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还好,值得欣慰的是,我经过了这么个上来就是下马威之后,非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是激起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为强烈的征服欲望。心动不如行动,决心、信心最终还得靠用心、苦心再加恒心。于是,在大、中队干部以及带教教员的帮助下,我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原因教训,深刻认识到了注意力分配的极端重要性,这才是能不能飞好暗舱仪表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便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做了两件事:首先是研究确立我个人的暗舱仪表飞行注意力分配方法;其次是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虽然大、中队干部在地面准备时就教了我们暗舱仪表飞行的一些注意力分配方法,但是我个人感到一是有些地方并不是不太科学,二是不适合我自己的特点和习惯。飞行技术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也很微妙,很多地方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员没办法完全讲透,学员也没办法彻底领悟。要在具备一定天赋的基础上,再靠个人琢磨和总结,才能飞好飞精。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才行。比如,我们大队长在跟我们讲到写技术总结的时候,绘声绘色地用并拢着五指的右手也就是飞行员习惯的那种代表飞机的手型,如临其境地使劲比划着他个人对高空复杂特技的体会:“俯冲退出时扪住劲使劲一拉,我就会感到飞机就这么一‘贴’,再一看载荷表,正好6个!”这一个“贴”字就是他个人的感受感悟,也就是他对超音速情况下6个过载的能量感觉的经验积累。别人也许都没有,都是别的感觉,但对他却就是好使、管用,胜过万语千言的这个理论那个理论。能让他把难度很大、许多飞行员都飞不好甚至摔了飞机的高空特技飞好了。

教员干部教我们的注意力分配方法主要有三种,有长方形的,有横8字形的,还有太阳辐射形的。这些具体到每一个飞行员来说,你只能用其中的一种,因为你能把一种用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我认真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劣,感到还是以地平仪为中心的太阳辐射形注意力分配方法最科学,地平仪号称是“仪表之王”,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核心,就能够突出重点,全面兼顾,高效便捷。得!就是它了,我就决定用这一种方法了。

在使用上这种注意力分配方法后,我又发现教员干部教的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过于笼统,没有区分各个动作、各个阶段的不同之处,特点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没有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为此,我便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训练大纲》规定的暗舱仪表练习几个需要在空域里面做的动作,诸如盘旋、俯冲、上升转弯、跃升等逐个进行分解,基本分成进入、保持、改出三个阶段,同时也相应地把这些动作的注意力分配分成三大类:进入阶段一类,保持阶段一类,还有改出阶段一类。这三类大体相同,但又有不同之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必须突出重点,同时兼顾一般。如做盘旋,进入阶段时就无需看罗盘认读航向;保持阶段尤其是前半段也无需看罗盘,只是在接近改出时适当注意就可以了;而改出阶段就必须要密切注意罗盘了,你不注意也不行啊,你不看航向又怎么让飞机正好转360度,改平在规定的航向上呢?

科学的、关键是适合我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确定下来后,剩下的就是怎么熟练掌握的问题了。飞行的起落毕竟有限,不可能全拿到空中去练,只能是在地面练熟了以后,再到空中去运用。座舱实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得靠团里组织我们去机场,机务人员打开飞机蒙布,我们才进得了座舱里面去。也是次数有限。空勤楼(即飞行员宿舍)里面倒是有一个座舱模拟机,可以坐进去练习。但你也得赶到人家模拟机师上班才行啊。另外也只有一台模拟机,全团20多名新飞行员要练,排到每个人的时间就没有多少了。这些都是要受制于人,自己是没法开小灶的。怎么办?不多练又不行,你想超越别人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份辛苦。正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看来这话说的还真不假啊!在抓紧时间充分利用集体组织座舱实习、模拟机练习的同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可以很方便开小灶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座舱图练习注意力分配。大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