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是战斗机飞行员 > 正文 盲目飞行(二)

正文 盲目飞行(二)

的教室悬挂着一张歼六型飞机的彩色座舱图,尺寸约为高1米、宽1.5米。虽然不是像现在这样先进的高清照片,只是工厂技术人员手工绘制好后印刷而成,发到各个部队供地面教学使用,但还算是比较清晰和逼真的了。我就趁着没人在教室的时候,也就是中午或晚上大家都睡觉了、周日休息都出去逛街或是在宿舍玩牌甩老K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教室的那张座舱图前面,反复练习太阳辐射形注意力分配。为了增强练习的效果,我还特意用报纸卷了一个纸筒,当做驾驶杆握在右手之中,配合注意力分配同时练习操纵动作。

每次我都非常投入,练着练着感觉就像是扣在暗舱罩里,飞到了空中。周围其它的东西都消失了,眼里只有这张座舱图,只剩下这块“仪表板”了。地平仪——高度——地平仪——速度——地平仪——升降率——地平仪——转速——地平仪——航向,我的视线始终以地平仪为中心,看清一块仪表后,稍作停留,认清刻度后马上就转移到下一块,不停地循环往复着。时光飞快,稍纵即逝。加上我练得也的确是很认真,所以常常练着练着,不知不觉中个把小时就过去了。直到眼睛发干发涩,小臂发酸发麻,才不得不暂停下来。甩甩胳膊,活动活动腿脚,休息一会儿以后再练。

因为练的很投入,所以我的右手有时会握得很紧,直到把那个纸筒“驾驶杆”压扁了,才发现自己用的劲道不对,原来是把“推、拉、迎、松、带、压”七种用杆方式都变成一个以“握”为主了。这是不正确的,既影响工作效率,又消耗体力,更影响操纵的精准性,因为仪表飞行需要大姑娘绣花般的细腻功夫。有的飞行员好面子,不谦虚,本身就是自己没飞好,却反而强词夺理:“这架飞机的操纵性太差了,我都使了那么大的劲,飞机却没什么反应!”其实,他是把劲都无意中用到了握杆甚至是拔杆上去,而真正用于七种杆法上的劲已经很少很小,飞机自然是不会有多大的反应了!

所以,这个纸筒“驾驶杆”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觑的,它让我对那复杂奥妙、难以言传的七种杆法的使用变得更加纯熟,最后竟也能把铁杵般的驾驶杆操纵出绣花针般的精细精准来。同时还对科学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的养成和巩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让我眼、心、手的配合更加默契,达到心跟眼走,手随心动,直至随心所欲,迈进自由王国。

这种演练方法看似低级、拙朴,但可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按照《飞行心理学》以及《航空杂志》上有关材料介绍,就是飞行员在进行地面准备时,参与动作演练和模拟的肢体部分越多,收到的效果就越好。甚至会进一步促使身体内产生一种生物电流,帮助飞行员形成肌肉记忆,加快动作定型,形成条件反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