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古代当暴君 > 第532章 大灵兴盛

第532章 大灵兴盛

县府通过这样的方法,积累民望,在每年的选举中,连任县长。

这样就有机会入国府总政厅做事。

而自从县府选举制度成立以来,很多县长,通过连任得到了国府的青睐,被招进总政厅。

从此一飞冲天,也算是青云直上了。

要知道。

这些县官能吏,大部分都是旧世族子弟。

土地被国有制了,世族也就不攻自破了,他们希望能找到更好的靠山。

国府总政厅,就是他们的目标。

加上每年徐灵隔三差五的检查吏治,召开大朝会,召集全国县长入灵朝拜。

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县长的忠诚值。

没有达标的,统统踢开。

这也是为什么大朝会被各县县长们成为‘罢官会’的来由。

通过操作选举,贿赂民众,游说游街,通过那些形式主义而任职县长的,一般忠诚值还真的不怎么高。

这种人,一般都是为了一己私欲,才敢这么做的。

真的为了百姓国人,勤勤恳恳的治理县城,忠诚值是非常高的。

因为他们至少知道,要做好自己的职责,这是将爱国这件事付诸于行动,而不是空口说白话。

而入了总政厅的,没有一个人吃亏。

一个个都起飞了。

虽然总政厅工作压力大,但却能保证县长一家人能搬进灵邑生活。

要知道,由于经济发展,灵邑的房价、物价,贵到了极点。

这也是整个灵国的经济中心,一般人还真的住不起。

但入了总政厅,每个月的俸禄,就能让县官一家人在灵邑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不但如此,在灵邑周围,正在兴建四层楼高的水泥居住楼房,并且正在沿着居住区修建绿植和水渠以及道路,还有商业街等等。

由于土地国有了,又导致国府征用这些土地改造,轻轻松松。

总之,现在的灵国,由于徐灵的各种政策,在不断的互相辅助,形成一种正面的良性循环。

当然,这种循环,要建立在国府有钱的基础上。

比如你让国人搬走,好征用他所居住的土地,那自然而然要给这位国人寻找新的居住点。

要么是给他钱,让他自己找,要么是给他房子,让他去住。

这也就是拆迁的由来了。

由于吏治的清廉公正,做事就没人吃亏,加上大灵律在不断的修缮,灵国的法治和‘爱国忠君’的思想,日益浓厚,并深植人心。

徐灵就经常在上书房跟两位丞相感叹。

说什么商君用了二十年变法,而大灵只用了十七年,比商君还要厉害三年。

这让两位丞相一脸懵逼,商君是何人?

……

江东在逐渐的变得富裕。

很多南境的居民,由于地价很贵,时常要他们缴纳六成甚至七成的谷物,让很多人南下入江东。

因为在彭杰的农业政策下,没人只需缴纳五成而已。

别看只有这区区一成,数量却是很大的。

很多人愿意南下迁移。

这其实也是南境那边县府的策略,为了刺激民众迁徙江东,扩充江东的人口,必须要加税。

让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全部去江东,建设江东的农业。

江东也实实在在成为了南军、大芝邑的超大后方。

种植出来的谷物,源源不绝的运送到了大芝,又由大芝勾氏一族统一调配,运送到灵国各大边境囤积。

徐灵看着从江东四县递送上来的彭杰奏报,心里很是欣慰。

不禁在朝会上,当着彭律己的面又狠狠夸奖了一番彭杰的功劳。

“寡人有彭氏一族,大灵何愁不兴?”

通过这条奏报就能得知。

一年来,从南境迁徙来到江东参与农业种植和生产的人口有数十万户。

若以一家三口为参照的话,那起码有五六十万户。

这些人,无论男女,都是农民出身。

他们参与彭杰的农业政策,每次收割只缴纳五成谷物,剩下五成自己使用。

彭杰在江东的名望,渐渐的拔高,逐渐的被百姓国人称道,竟将彭杰誉为‘农神’。

这种殊荣,其实已经有点功高盖主了。

但徐灵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还在朝会上与群臣商议,迅速通告铁道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