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间到了,尽管仆人的数量不多,可是菜肴的种类不少,有鱼有肉还有新鲜的蔬菜。饭后,赵民父子向赵振东汇报庄园的现状,赵剑寒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
山庄自从赵民接手之后,基本上保持了原样,因为人手有限,有些房屋出现了破损他们也无力修缮,他们只能保持山庄中央那些楼房的卫生,如果人员齐整的话,这里可以容纳三百多口人在里面生活,这一点与赵剑寒估计的数字基本吻合。
庄园连同外面的草原面积有将近三千亩,目前有佃户四十二户,近两百口人,基本上都是汉人,其中青壮六十多人,都可以上马拼杀。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趁着蒙古内乱的时候从草原上逃回来的汉人奴隶,马上的功夫不错。目前,赵胜担任着山庄护卫队的首领,今天在门口遇到的那批人就是护卫队的成员。
这片草原饲养着超过两百只牛羊,还有一百多匹马,每年要向朝廷设立的军马场上缴五十匹马作为税收,庄园的主要收入就是向外界输出牛羊换回粮食和银两,每当收获季节来临,有许多商贩主动上门前来收购。
这里的环境比较封闭,只有两个山口是对外的通道,四周的大山陡峭险峻,飞鸟难度,因此,只要守好了这两个山口就可以保证山庄的安全。
附近时常有山贼出没,不过小股的山贼人数不多,顾忌庄园的实力,一般不敢进犯,再加上赵振东名声在外,实力较强的山贼也不愿意得罪这个骁勇善战的游击将军,所以这里一直没有受到大规模的袭击。
听说离这里不远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嘉峪关直通塞外,一些胆大的走私商人常常利用这条路线进行走私,山贼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商人。赵剑寒对这个情况很感兴趣,不过赵民他们很少出门,对这些情况知道的不多。
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后,赵振东向赵民交了底,以后自己的儿子赵剑寒就是这里的主人,他将常住这里。赵民听到之后既高兴又惊讶,小少爷的到来证明赵家要重新启用这个山庄,这里将恢复人气,自己一家人不会死守一座“空城”。
可是小主人年纪这么小,没有大人带着,如何管理偌大一个山庄?难道三少爷就这么放心?要是出了问题,自己可承担不起啊!赵民满腹疑虑,又不敢当着赵剑寒的面开口质疑主人的决定,只好默不作声。
赵振东也不解释,赵剑寒则提议到草原上去看一看,他要亲自勘查这里的地形地貌,这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赵振东自然应允。
走出大门,站在门口的台阶上,草原的概况尽收眼底。这片草场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两头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宽,两头相隔四五里长,北高南低,不过坡度很小,不注意的话看不出来。
在赵胜的陪同下,赵剑寒和父亲合乘一匹战马,围着草原行走考察。
赵胜今年二十岁,他出生时赵振东已经离开了赵家,因此面对赵振东这个山庄的主人,赵胜显得有些拘谨,他小心翼翼地控马,落后赵振东他们半个身位,在一旁不时介绍这里的情况。
这里的草就是普通的牧草,现在已经开始发黄了,一些牧民正在进行收割,根据赵胜的介绍,他们这是在为牲畜准备越冬的草料,这些牧人们已经知道山庄的主人来了,见到赵振东父子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向他们行礼,赵振东这对他们颔首微笑。
走到草场的尽头,对面的大山显得格外巍峨。这里的山脚下有一片树林,再往上就是裸露的岩石,一条条溪流从山上激流而下,汇成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顺着草原的边缘向下游流去,水流比较急。
赵剑寒向赵胜了解了各个季节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现在是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夏季的时候。水位会提高很多,也会变得更加湍急,如果是下雨天,河水会漫到离他们所占的位置只有一两尺的高度,不过这几年这里还从未发生过水灾。
赵剑寒下马走到河边,可以明显地看到夏季涨水的痕迹,他开始盘算利用这里的激流建造水车,作为工厂机器的动力。
河边是一小片河滩,赵剑寒俯首抓起一把黄色的沙子,仔细地辨认着。沙子很细,以他的经验来看,这些河沙很可能就是石英砂,而且质量还比较好,这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制造玻璃、模具、砂轮等工业产品。
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口,河水从这里奔腾而下,这里的出口就是河左岸一处二十多米宽的缓坡,二十米以上,山势突然变得十分陡峭,难以攀爬,天然形成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出口。赵胜介绍说他们在半山腰上设有了望哨,出现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