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中的曲筱绡,古灵精怪、出身复杂,情商智商皆很高,深谙人情世故,巧妙周旋在各个圈子,歪招鬼点子更是一大堆。最让我欣赏的,她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拎得清”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要为之付出什么,舍弃什么。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总是拎不太清的。他们既想要高薪资好发展,又想每天能准时下班享受生活;既想要小城市的舒适安逸,却又纠结难过自己发展受限比不上别人;还有些,舍不得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才华不够,人脉不够,自己手里的牌都没弄清楚,就摇旗呐喊想要征战远方。殊不知,那样的远方,自己根本就够不到、摸不着。
[典型案例]D最近刚刚升任公司副总。劳动节里,D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话都忙起来,除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还有许多单位同事来电、来信息祝贺他劳动节快乐。
其实,就在今年春节,D还是一个感觉落寞的人。D一向相信实干,以为凭自己的努力赢来大家的尊重是最可靠的,但眼看着他不屑的同仁一个个越过他升职了,而他一直原地不动,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着急的。
春节的时候,向来不问人际关系的D深刻反省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学学其他人,走走捷径。他鼓起勇气给好几个领导打了电话,只听到铃声响,却无人接听。
好不容易有一个人接了电话,是单位的部门经理老Z。D在电话里说:“Z经理,新年好,我们想来给你拜个年,看看你的新家。”但老Z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地说:“我马上要出去,明天、后天大概都不在家。”弄得本来就拘谨的D大为失措。
那年春节,D准备好的几份礼品都没有送出去。老实的D后来才知道,现在流行让邮局代送礼品,不流行串门子了。
过了一个怏怏不乐的新年之后,D的机会来了。节后,公司提拔副总,对年龄、学历、资历都有相当的要求,D恰好符合所有的条件。这样,越过许多老同志,D直接到公司任职了。
到任不过两天,D家的电话就忙碌起来了。D开头还有一点兴奋,后来就觉得有点烦。那天晚上,D陪老总一起接待完客户回家,妻子告诉他,老Z来过电话了,就是那个春节没空接待他们去拜年的Z经理。妻子告诉D,老Z来问她两个英文单词:“纪念品和奖金,英文怎么说?”D的妻子是大学的英文老师,老Z在电话里听到D不在,就说我就是向你来讨教的,请教了两个单词,让她代问D好,才把电话挂了。
D心里明白,老Z这是在提醒自己他的存在,提醒他,他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联系。“纪念品,奖金?”D失笑,这两个单词,随手翻一下字典就会跳出来。不过,谁知道哪一天老Z又会成为自己的上司呢。风水轮流转,D决定同老Z保持联系。
D现在常常得意地问太太:“你知道青菜什么时节最香?”太太回答不出来。D就哲人般地说:“被霜打过之后呀,比方我!”
“被霜打过之后的青菜”D现在果然更加珍惜存在,更加懂得人生了。
[分析施策]上例中的D刚开始“对职场的真面目拎得不太清楚”,只知道埋头死干,结果别人提了自己原地踏步。后来有所醒悟,但势利的人们却因他混得不行,不太给面子。再后来,运气不错,因自己各方面条件不错,属于“唯一一个”符合公司副总条件的人选,而幸运地当上了领导,日子发生了质的改变。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都要,得到的同时也要失去,这是标配。世界平衡、周遭平衡、人生平衡不会因此被打破。每个人手里的牌不一样,想要的更不一样。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也先问问自己,如何去求?放弃的后果清楚么,能接受么?想要什么,先问问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有什么能力觉得自己能得到?一句话:无论干什么事,展开之前就得把它理明白、“拎清楚”。
1.拎得清自己的“几斤几两”。这个是关键,许多人做不到还不自知。那些成功人士,我看,对自己的人生拎得特别清楚。看似他们比别人路走得顺,走的成功,好事儿都让他们得着了。实则是他们一早就定下了目标,确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为了得到这些,辛苦也好,奔波也好,永不退缩,不动摇,分得清什么自己扛得下、接得住、要得起,然后大步流星,一日千里地往前赶路。这一点值得学习。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凡事拎得清,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资源,然后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拿出来,时间、精力、才华、智慧、人脉、资源,统统了然于心,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儿;知道自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