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这里兀自空叹?”虽然我觉得他很可能就是徐庶,但毕竟没从他口中证实,于是问道。
“在下单福,颍川人士,常年在外求学,今特回来省亲。因年龄见长却一事无成,故有所叹,倒让将军见笑了。”
“徐庶,自元直,颍川人士,少好击剑,为友杀人,逃奔江湖数年,后从学荆襄。今学成归来,却不敢以真姓名示人乎?”单福便是徐庶,既然肯定了他的身份,我便直接点破了他。这是也我跟自己打的一个赌,他听我说出真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我蓄谋已久,也就是说刚才和诗是事先预谋好的。如此则难免会有着道的感觉。另一种反应便是会认为我消息灵通,神通广大,不所不能。试想,连几年前发生的事都了如指掌,而且事隔多年,竟一眼就能认出他来,这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实现?这种情况也是我期望见到的。只有给他看不懂摸不透的感觉他才可能为我所用,如果我能被他一眼看穿,相信他心里也会轻视于我,更别说跟随我了。
身为主公,就应该有时刻让属下好奇,或是憧憬的东西,他才会一心为你所用,如果他都没了追随你的理由,那这主从关系也便没有维持下去的能力了。当然我跟自己打这个赌也并不是丝毫没有把握,即便是第一种情况,他也可能会认为是我重视于他,才会调查他的出身。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属下有着见不得光的前身。如此,相信徐庶也会感于我的知遇而为我效力。
“呵呵,将军神通,在下佩服。不知将军此来颍川,所为何事?”徐庶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只是轻轻带过,便点入了正题。反倒是田丰沮授二人丝毫插不上嘴,听我二人言语似是旧识,却又明明不认识,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哑谜他们终究还是猜不透。
“颍川人杰地灵,贤才辈出,或参军机,或为王佐,皆有不可多得的大才。在下幸蒙皇恩,得封郡守,不日上任。亦恐力有不逮,功业凌迟,故今特来颍川寻访贤才,以为臂助,以期不负皇恩,不负一方百姓也。还望请教先生,当今颍川,谁为大才?”
“荀彧荀文若,经天纬地,治民理政,无出其右。”他首先推荐的便是荀彧,荀彧也确实称得上是顶级幕僚,更兼擅长搞内政后勤,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荀文若堪比萧何,若得之,胜过十年军资用度。然其家世显赫,当为朝廷肱骨,料必不为我所用。”
“郭嘉郭奉孝,熟读兵书,更兼鬼谋,乃是不可多得的谋臣。”其次徐庶便提到了郭嘉,也是我此行的重点目标。荀彧不是我不想得,而是得不到。我思想过于叛逆,而荀彧世食汉禄,忠汉思想过于突兀。即便我有幸能邀其出山,想必也不能尽心为我出力。与其如此,还不如把目标放在其他人身上。曹操当年便是因为自称魏王而遭到荀彧的极力反对,而后荀彧便郁郁而终,我又怎能得免?
“郭奉孝尤胜子房,若得之,胜过十万带甲雄兵。家境贫寒却不自艾,吾当求之。”若说诸葛亮是小心谨慎,算无遗策,那郭嘉便是棋行险招,突其不意。郭嘉也是我认为唯一一个能与诸葛亮相抗的人。跟诸葛亮比智谋,天下少有人能与之一较长短,只有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有胜算,而郭嘉当为其中翘楚。
“余者虽有良谋,未得尽数,然皆不若二者也。”徐庶这话也算中肯,余者如荀攸,荀堪之流,或可称一时人杰,但毕竟算不上顶级谋士了。但徐庶只说到了理政与鬼谋,却没言及统兵。谋士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找,真正难得的是文武兼备的帅才。如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徐庶等等等等。
“元直还忘了一人,亦堪称当世之绝。”
“哦?将军试言之。”徐庶却被我没来由的一句话说的有点不知所以。
“徐庶徐元直,文武兼备,乃是不可多得的帅才。更兼熟通八门金锁阵,此阵可敌百万大军也。当今世上,又有谁能与之媲美?”我这话可能言过其词,但事实确实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现在还是小屁孩。姜维,邓艾,陆逊等还没有出生。所以说徐庶文武兼备,堪称当世第一,也不算太过夸张。当然,前提是我不计算在内,毕竟我是后事穿越过来的,不在其列。
我这话听在田丰沮授耳里,觉得我是在故意讨好徐庶,未免有点言过其词。孰不知,综合来讲,他们真和徐庶有着不小的差距。参赞军机,临阵出谋或可与之媲美,但若真说道统兵打仗,田丰沮授就毫无胜算了。但徐庶听了我的话就不是这种想法了。他欲入仕途久也,但每每都碰壁而回,或是不被重视,又何时听过别人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他虽然自诩人杰,但久未被重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