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钢盔,手端三八大盖的日本鬼子杀气腾腾的来到村里,他们见人就抓,见房就烧,一时间村儿里大人哭小孩闹,牲畜乱跑,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由于敌人来得突然,大部分村民没来得及躲避,就这样,敌人把剩余的村民集中在了这棵大槐树下,四周站满了张牙舞爪的鬼子,大伙哆里哆嗦的站在那,不知道他们要耍什么把戏。这时,一个手持战刀瘦狼似的日本军官站在大石头上,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
左边嘴巴子贴着一块膏药的矮胖子翻译走到大伙跟前,用他那短小的手指点着,粗声粗气地说道:“皇军说了,只要大家说出谁是抗日分子,就放了大伙。”说完他推了推灰蒙蒙的眼镜,四下看了看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没人说,皇军就都死啦死啦地有。”
人群一片寂静,村民们一个个用充满仇恨和怒火的眼睛盯着鬼子,半天没人吱声。这时,刚才说话的鬼子从石头上蹦了下来,手持洋刀,呲牙咧嘴地冲进人群,欲拽村里唯一的一名抗联老战士,大家迅速收缩到老战士跟前,想用人墙护着他。
日本鬼子一计不行,又生一计,突然上来两个鬼子,冲进人群活生生地把老战士拖了出来。老战士一边咒骂日本鬼子一边高呼革命口号,村民们看到这里,群情激愤,纷纷痛斥日本鬼子的强盗行径。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老战士拉上大石头绑在大槐树上,声嘶力竭地吼叫道:“你是不是抗日分子,说。”
老战士用藐视的眼光看了鬼子一眼,面对乡亲激昂地说:“不但我是抗日分子,全国人民都是抗日分子,把你们赶出中国是我们坚定的信念。你们杀吧,杀我一个很简单,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信念你是杀不绝的,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把你们赶出中国去。”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先是一阵机枪扫射,后又架火焚烧。顿时,老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巨石,染红了这片休养生息的土地……。
不一会儿,几个小伙伴在大槐树下聚齐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商量着“惊天动地”的行动方案。
每到这个时候,李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站到小伙伴的中央,俨然大将一般,指手画脚。今天还是他打头阵:“大家知道,村东口炮楼里的鬼子总到咱们村来捣乱,乡亲们气坏了。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共同商量一下如何端掉这个炮楼,还乡亲们一个平安。大家都想想办法。”
这座炮楼修建于1937年7月,由于地处偏僻,驻扎在这里的日本鬼子只有一个小队,连队长在内一共8个人,隶属县大队。平时相安无事,每月有那么一两次到村中抢几只羊或几只鸡,见着漂亮姑娘还要进行骚扰,村里的少妇和大姑娘平时都不敢出门,惹得乡亲们非常憎恨这些小鬼子。苦于村儿小人少,拿他们没办法。
李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早就想端掉这个炮楼,还乡亲们一个平安,但他年小体弱,一直没想出一个好办法,这才把小伙伴们聚到一块儿,让小伙伴儿们出出主意。
听说要端掉鬼子炮楼,小伙伴儿们别提多高兴了,有的连饭都没吃就跑来了。村里有个小姑娘叫张帆,小名叫辣椒,头上梳着两个羊角辨儿,身穿花格布,脚踏黑布鞋,别看只有9岁,且长的苗条,说起话来可厉害了。甭说这些小伙伴,就连李扬都怕她三分。记得有一次李扬与邻村的孩子在村口打架,李扬被打得遍体鳞伤,但这帮孩子仍不肯住手,当时张帆正在家里帮助妈妈做饭,听到外面的喊叫声迅速跑了出去,不由分说上去就是拳打脚踢并厉声制止了厮打,救出了李扬。邻村的孩子连滚带爬地跑回了村。
李扬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呲牙咧嘴地说:“谢谢你。哎,你这拳脚跟谁学的,我们怎么不知道呀。”
张帆诡秘地做了一个鬼脸,说:“想知道吗?”
“想知道。”李扬不加思索地说。
“以后再告诉你。赶紧回家吧,大爷大娘等你吃中午饭呢。”
“我长大后一定娶你做我的媳妇。”
“想的美,谁当你的媳妇。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叫媳妇。”
“我知道。”
“别想那么多了,赶紧回家吧。我也该回去了。”说完,俩人手拉手回家了。
从此以后,伙伴们出村玩耍,只要张帆参加,邻村的孩子就不敢欺负他们。
这次李扬他们要干这么大的事儿,哪能少了张帆呢?只见她从地上站起来,甩了一下羊角辫儿,像大人似地冒出了一句话:“要打掉这个炮楼,我认为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然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