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桑榆情缘 > 第二十一章 结伴回乡看变化

第二十一章 结伴回乡看变化

第二十一章结伴回乡看变化

虽然部队训练很忙,但李扬还是挤出了几天时间,让石柱和小宝回老家一趟,看看父母双亲,安排一下家里的事情。

坐公共汽车到老家需要四小时。解放初期哪有公路呀,李各庄又是山区,回趟家虽然不是爬山越岭,但公路也是相当难走的,坑坑洼洼不说,就那个路面,除去石头还是石头。他们俩坐的车可能也老了点儿,像肉牛,喘着粗气在颠簸中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中,有几次汽车轧在了乱石上险些翻车。

小哥俩上次回家没来得及转,县城也没去,没呆两天就回去了,又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新中国刚刚诞生,也不知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家的童年伙伴长高了吗?村子里的老人们还都健在吗?还有村头的那棵大槐树······。

看着窗外葱绿的森林和已经含苞待放的苞米地,石柱想了很多。“石柱哥,你到家第一件事干什么?”小宝突然问道。

石柱收回了思绪,想了想,很认真地进行了回答:“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村东的大槐树下,抚摸一下它那沧桑的树干和陪伴它多年的大石头,重温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和儿时的欢乐。”

小宝认为石柱说得有点沉重:“我认为你回家的第一件事是见我们的金环姐,分别这么长时间了,难道你不想她?”

是啊,石柱是应该看看金环,好好地谢谢她。这些年,自己家里的一切如果没有金环的操持,恐怕到不了现在,他也早就解甲归田了。

“当然了,我得好好地谢谢金环。说实话,她为我家付出的太多了。听说我爹身体很好,那都是金环的功劳。我能娶这样的姑娘做媳妇,那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呀。”

小宝不语,看着车外。

“小宝,想英子了?”石柱歪着头问。

“我才不想呢,她都不想我,我想她干什么。”话是这么说,看得出来,小宝的眼圈儿已经红了。

“别胡思乱想了,我这有样东西想要吗?”石柱手里攥着一封信。

“也不是给我的,我不要。”小宝连头都没回,继续看着窗外。

“这是你说的,那我可就打开了。”石柱说完,把信封拿到胸前,做出撕信的样子。

“谁的信,别乱撕。”这时,小宝迅速转过了头,看到石柱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说道。

“也不是给你来的,你甭管。”石柱继续做出撕信的样子。

“私拆别人的信件犯法。”小宝提醒道。

“犯法我顶着,与你有什么关系。”

“不对,这信肯定与我有关,拿过来我看看。”小宝说着,费了好大得劲儿,才从石柱的手里把信封抢了过来。展开一看,信皮儿上“小宝收”三个秀气的钢笔字非常醒目。“是英子来的信,怎么在你手里?”小宝不理解。

石柱告诉他:“这封信是昨天随报纸放在团部值班室的。李扬哥看到后,嘱咐我先收下,等到咱俩回家的适当时候再交给你。”

小宝没把信打开,而是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贴近前胸的内衣口袋儿里,因为他已经想到了英子在信中说的是什么,到家后,他要在煤油灯下念给父母听。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老掉牙的汽车终于在离李各庄不远的一个路口停了下来,石柱和小宝提着行李快速的下了车,汽车又沿着仍然是高洼不平的公路缓慢地向下一站驶去。

哥俩站在一个高岗儿上,不约而同地朝村里望去,小宝眼尖,高兴地说到:“石柱你看,那棵大槐树还是那么茂盛。”

石柱感慨地说:“是啊,那棵历经沧桑的大槐树,仍然挺拔地屹立在村的东头。低垂的树枝像一位老人,向人们诉说着李各庄的沧桑历史,它更像一位年轻人,昂首挺胸,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我说石柱,你当兵是不是有点儿屈才呀,完全是个文学家,出口成章。”小宝夸奖道。

“别逗了,话没有五斗,字儿不识三升,回到部队后咱们俩都要好好学习文化,将来会派上用场的。”石柱感慨地说。

石柱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自家的门前,院门虚掩着,推门来到院子中央,不大的菜园花花绿绿,近前一看,带花的是黄瓜,各个葱绿挺直,头儿上一朵黄花分外夺目;还有墨绿色的辣椒和弯曲的豆角相伴其间,紧靠篱笆种的是北方的倭瓜,刚开花,花挺大,想必果实肯定小不了,蝴蝶在花中飞舞,有几只蜜蜂忙着采蜜,石柱被这菜园春色迷住了,“怎么家里没人?”石柱自言自语地说。

“爸爸在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