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桑榆情缘 > 第二十九章 父子同住县医院

第二十九章 父子同住县医院

第二十九章父子同住县医院

张帆率领的小分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瘸一拐地坚持把文艺送到最前沿,让战斗在最艰苦的战壕里战士能够看到最优秀的表演,听到最优美的声音。战士们很受感动,纷纷立下决心,坚决打败美国佬,以实际行动报祖国人民对他们的厚爱。

慰问团从上甘岭撤下来的时候,大家的眼里还浸着泪水,张帆向领导汇报了在上甘岭上面看到的情景:“太惨了,难以想象。坚守在上甘岭某高地战壕里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的进攻,几乎都受了伤,东倒西歪地躺在那里,能站起来的伤员只有三四个人,能喝的水在前一天就已经没有了,山泉水由于多日滴雨未下也基本干枯了,战士们渴得嘴唇爆起了皮,有的战士已经喝起了自己的尿。后来,长期补充不了水分,连尿都没有了。当时我们上去的时候也没带多少水。当看到战壕里的战士们对水那种热切期盼的眼神儿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剩余的水都贡献了出来,可是,战士们没有喝,他们看着清凉的水,看着伤势较重的伤员,只是吧唧了两下嘴唇,将水壶转到了重伤员的手中。有个重伤员睁开被泥土和鲜血迷住的双眼,看了看,没有说话,他只是点了点头。嘴巴动了两下,好像在说,谢谢。后来才知道那个伤员渴的嗓子已经肿了起来,无法说话了。这壶水传来传去,谁都没有喝。

有个战士伤势较轻,头上裹着绷带,靠在战壕的墙壁上,说出了战士们的心声:“我们喜欢听演员们的唱歌,这壶氺就留给演员润嗓子吧。”

“这个伤员说完这句话,很难睁开的双眼又迷上了,脸上露出一丝丝微笑,好像等着听演员唱歌呢。当时我们的眼睛都直了,随后是失声痛哭。在异国他乡并且是非常惨烈的战壕里,听到了战友们如此动情的话语,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没有理由不拿出最好的状态唱好每一首歌。”

“我站了起来,用我已经嘶哑的嗓子在上甘岭高地响起了那首志愿军进行曲,有的伤员们轻声的附和着。紧接着,一曲男女声二重唱唱响在战壕里,响彻在上甘岭上空。歌声刚唱一半,山下的敌人吼叫着又攻上来了,紧接着就是一阵儿炮火。在我们下撤的时候,我看到,受伤的战士端起了枪,唱着嘶哑的歌声,跃出战壕杀向了敌人。他们这些人后来有的也许战死沙场,但祖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慰问演出的任务马上就要结束了,慰问团成员和需要做手术的重伤员明日拂晓将乘坐火车回国,可到这时,小宝还没有下落,真让人着急呀。

金环带着前方战友和李扬、张帆等人的问侯,回到了家乡,安排石柱等伤员住进了本县医院。一切安排妥当后,金环回了趟老家李各庄,听说金环回来了,李扬的父母第一个就到了大槐树底下,紧接着二楞和银环来了,整个村子的老乡亲都出来了,聚在大槐树下,听金环给大家讲在朝鲜的所见所闻。

一位白发苍苍,稍有驼背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两腿颤抖着来到大树下,坐在大石头上说:“金环闺女,你到朝鲜去了一趟,咱们村的人都看见了?我家小宝怎么样了?”

金环回过头来一看,是小宝的奶奶。她问的问题早有准备,所以她不慌不忙地说:“您老这么大岁数了还出来,我正准备一会儿去您家呢。”金环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道:“我在朝鲜战场上见到了李扬和张帆,志愿军入朝的第一个大胜仗就是李扬他们团取得的,这事儿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张帆是作为祖国赴朝慰问志愿军战士演出团成员去的朝鲜,在北京培训的时候就住在一起,又一起过的鸭绿江,他还有任务,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我也见到了石柱,身体很好。由于小宝外出执行任务,这次没有看见,但是,请大家放心,他们都非常好,不仅打了许多大胜仗,而且身体都很结实。他们让我代向乡亲们问好,他们在前线一定会多消灭敌人,为乡亲们争光。”听到这里,大槐树下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为村里有这样的有为青年感到骄傲和自豪。

金环说着说着突然停止了,两眼向四周环顾了一下,说道:“石大爷怎么没来,难道又病了?”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有好几天没见着石大爷了”。

金环跳下大石头拨开人群,带着疑问,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石柱家。只见院门虚掩着,院里静悄悄的,推开柴草门,金环边走边喊:“石大爷,在家吗?”没人答话,进了东屋,见石大爷躺在炕上,身上盖着棉被正在抽搐:“不好,大爷病了。”出了房门,把银环和二楞叫来:“赶快送医院。”

随着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