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鞭声,拉着石大爷的马车踏上了去县医院的路程,急速的车轮在山道上颠簸,不时石大爷发出咳嗽的声音,“路太颠,这样不行,得背着走。”马车靠路边停下,二楞背起石大爷就走,经几个人倒换后,下午一点来到了县医院的急救室。
石柱从朝鲜回国后就住进了这家医院,国家选派了当时最好的外科医生,为石柱等伤员取出了身上的子弹,伤口又进行了精心的缝合和处理。医生说,石柱的伤最危险,他中的那颗子弹再偏移一公分,腿上的大动脉就会断,到那时,你的生命就很可能终结。
金环把家里和工作上的事儿安排好了,每天抓时间都要到医院陪着石柱,听他讲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有他自己的,有李扬的,还有其他人的。特别是那次和小宝把人当成黑熊捉住的故事时,医生和伤员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在医护人员和金环的护理下,石柱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由于腿上还打着夹板儿,暂时下不了床,就坐在床上与同病室的伤员说笑话。有个伤员是东北人,人不大,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他要一说话,整个楼道都听得见,就因为说话声音太大,受到医院多次警告。他很不服,他说了,在朝鲜的一次战斗中,就因为他的嗓门儿高,连长让他跟敌人喊话,敌人听直了眼,战士们巧妙地迂回到敌人后面,生擒了这股敌人。“我这嗓子立过功,你让我小声点儿那哪行呀。”石柱拿他也没办法,也就顺其自然了。
有一天,护士长准备给石柱挂吊瓶输液,这时,一个小护士慌慌张张跑来,说急诊室送来一位农村老大爷,病情比较危急,让护士长赶快过去进行抢救。
这位农村老大爷就是石柱的爸爸。急救室一片忙碌,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石大爷终于闯了过来。睁开双眼,看到金环和村子里的领导都在跟前,眼角流出了泪珠。
“石大爷,大夫抢救的比较及时,您老现在已经没问题了,安心地养病吧。”金环安慰石大爷说。
在旁边的主刀大夫说:“多亏了你们送来的及时,要是再晚来半个小时,生命就有危险了。”
“还是大夫的医术高明,及时挽救了石大爷的生命,太谢谢你们了。”金环高兴的说。
办完了住院手续,金环把石大爷送到了病房。医生反复交待,病人毕竟年龄大了,如果再有反复就很危险了,所以要住院做进一步的治疗,等彻底康复了再出院。
估计石柱的药液输的差不多了,还是那个护士长拿着下一个瓶子药水来到了石柱跟前,非常麻利地换上了药液,刚要走,石柱问:“刚才你说的那个老人的病情怎么样了,抢救过来了吗?”
护士一边收拾医疗器械,一边回答:“抢救过来了,手术做得非常成功。那个老大爷真坚强,做那个手术连麻药都没打,要是换个人肯定不行。他还说,他儿子赴朝参战了,我们爷俩一个脾气,就是坚强。”护士走了。
石柱静静地躺着,望着滴答滴答输不完的药液,心情像打碎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占据了石柱的整个脑海。“这位大爷的儿子也去了朝鲜,看来我县去朝鲜的还不少。老爹一人在家,不知道怎么样了。听金环讲,身体很好,什么活都能干,没什么毛病。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放心了。”再看看满屋子的伤员,心中不免有些愧疚感,只打了一次仗自己就受伤了,这叫什么志愿军呀,现在祖国正需要你,朝鲜大地正遭到美帝国主义肆意蹂躏的时候,我回国养伤了。还有,自己的兄弟小宝同志至今下落不明,跟谁都无法交代呀。
又多了一个石大爷住院,这下可忙坏了金环,天天都要去医院不说,到了病房还要端屎端尿,喂饭喂菜。为了使爷俩尽快康复,金环和医院想办法把爷俩的病房安排开了,直线距离有200米远。医生交待,现在一定不要把双方的情况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知道了,会影响病情的治疗。所以金环不管到哪个病房都非常乐观,有时候还说点善意的谎言,生怕一不小心说露了嘴。
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饭要做两份,先把一份送到石大爷床前,等石大爷吃上饭,再以打水为名把另一份给石柱送去,金环忙完这边忙那边,还好,爷俩的病室不挨着,他们都下不了床,所以爷俩不知道住在同一家医院。有一次差不点露馅儿,那是石大爷住院的第二天,村里来几个人看望石大爷,其中有个女同志,天生嘴上没有把门儿的,不管到哪就听他的了。“听说石柱这次也……”
她还没说完,看到金环给她一个手势,赶紧变了话题:“听说他跟李扬和小宝都没回来。”
金环说:“对,他们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