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深夜回家看父母
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赴朝参战的各项任务后,于一九五三年八月初开始撤离朝鲜。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迎接志愿军回国的热潮,鞭炮声响彻神州大地。解放军各个营区也都作了精心的安排,以最隆重的形式迎接最可爱的人的归来。李扬率领的先锋团于九月上旬乘火车途径东北大地回到了北京。
石柱伤愈后正赶上从朝鲜撤军,在征求了李扬的意见后,决定转业回地方工作。
阔别三年,北京的变化太大了。火车站旧貌换了新颜,李扬他们乘坐的火车进站后还没有停稳,欢迎的人群就涌向了月台,当车门打开的一刹那,照相机的灯光闪个不停,各路媒体记者追着抢着要采访他们。过了好长时间后,一提起当时的场面,李扬的心里还乱颤呢,当时苦于分身无术,致使车站秩序一度出现混乱,在警察和车站保卫人员的疏通诱导下,才使得李扬他们顺利登上前来接站的北京某部的汽车。
原来驻防的营房早已另作他用了,这是听接他们的一个连长说的。这位连长说:“李团长听说您几年前就很有名气,这次赴朝又立了大功,我们这些新兵羡慕死了,临来的时候我们营长还约您到我们的部队演讲去呢。”
“你们营长是不是石柱呀。”
“对对,你跟他认识?”
“何止是认识,他的伤好了吧。抓时间我看看他去。”
“我们营长的伤早就好了,听说可能要转业到地方工作。”
新营房在北京的北侧,这是一处原国民党部队的兵营,建的时间不长,面积比原来的营房大两倍,四周围墙均为镂空式青砖砌成,十几栋营房棕色外墙,显得严肃和安静。最显眼的建筑当属营区大门了,一米见方的四颗门柱均为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一颗硕大的军徽固定在大门的上方,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向四周散去的鉄制光芒。
按照驻防部队的要求,从朝鲜撤回来的先锋一团就住在一号楼,按照预先分配的房间,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全团战士就各就各位了。
小宝把背包往床上一扔,连那个豆腐块都没叠,就跑到了团长办公室,拽着李扬嚷嚷着要逛大北京去。紧接着,又有几个先后也来到了李扬办公室。“都当兵这么多年了,怎还这么随便。”李扬说了小宝几句,其他人见状也都缩了回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小宝和李扬,李扬拍了拍小宝的肩膀,说:“我们是军人,部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一切行动要听指挥。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还叫人民解放军吗?那不就成了一盘散沙了吗?即便是国民党的部队,它也是有纪律的,也不是随随便便想干么就干么。”
小宝有点不服气,愤愤地说:“刚从朝鲜回来,挺辛苦的,让大家放松放松,这难道是违反纪律吗?”
李扬的屁股刚要沾椅子,听到小宝的这句话“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小宝面前,以大哥哥的口吻对小宝说:“你是我的同乡,又是我的好兄弟,好战友,在朝鲜战场上,你是优秀指挥员,回来后更要带头发扬好的作风,遇事要动脑子,不能脑瓜子一热,什么都忘了。”
小宝感到自己刚才太鲁莽了,低着头,说:“团长,对不起,我脑子简单了点儿,考虑问题不周到,你就狠狠地批评吧。”
是啊,离家好几年了,国家变了,北京变了,家乡变了吗?李扬表面上批评那些想回家的战士,而他自己的心不也飞到了鹊山南麓的那个小山村了吗?幻想着依偎在父母身边,和老人说说话,听听父母的唠叨,看看儿时的小伙伴现在都长成什么样子了?游子的心是最可怜的,战士们思乡心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从朝鲜回来的第三天,经上级批准,李扬和小宝等一部分在朝鲜战场上立了大功的人员得到了十天探亲假的待遇。
哥俩安排好工作后,乘火车连夜回到了家乡。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错落有致的民房已经没有了几家灯火,劳作一天的人们趁着初秋的凉意早已进入了梦乡。
走到大槐树下,这是李扬和小伙伴们经常聚会玩耍的地方,无奈,天太黑看不清大槐树变成了什么摸样。俩人在此分手,各自朝家里走去。李扬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离家之前家的摸样,三间土坯房,房顶上长满了茅草,每当白色的草花从房顶飘向空中的时候,就意味着收获季节到了。四周院墙高矮不齐,都是李扬在家的时候用从山上捡来的石头片垒成的,层层叠叠,手感有点晃悠,实际不会倒塌。一扇用树枝子钉成的院门长期关着,上栓一个铃铛用作传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