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回家途中车遇险
在征得李扬的同意后,石柱提前回了国,在家没呆几天就到县有关部门解决转业后的工作问题去了。昨天二楞给金环打通了电话,说李扬和小宝回家探亲来了。今天一大早石柱和金环上了头班车往家里赶。
解放初期的公共汽车都是一些破烂儿,绝大部分都在城市里运行。去年县里不知道从哪弄来两辆老掉牙的公交车,花钱请人对这两辆车进行了大修,还不错,今年年初就投入了使用。县城有公交车了,当时也算是个新鲜事儿,城里的居民有事没事儿的都坐车到乡下的亲戚家转一圈儿。可能是李各庄离县城近的缘故吧,公交车在李哥庄村口设了一个汽车站,这样就方便了附近村民到县城和其他地方了。
有位哲人说,旧车当不了新车用,再怎么修它也是旧车,随时都会出毛病,他还说,这是一个颠无不破的真理。果不其然,他的这句话应验了。
石柱和金环好不容易上了车,座位就不考虑了,俩人扶着车里的钢管柱子站了下来,随着不停地颠簸,汽车向李各庄的方向驶去。车可能太旧了,再加之司机师傅的技术潮了一点儿,驶出县城没多远汽车就抛了锚,半米深的车辙,汽车刚刚踏上,就毫不留情地将四个轱辘陷了进去,汽车哼哼了几下没有上来,司机不得不拱手求助车上的旅客下去推车,有几个小伙子一呼而下,可是,他们使尽了浑身的劲儿,汽车仍是没有反应,稳如泰山地趴在那一动不动。
石柱看着,看着,摇摇头,跟金环说:“这样推到下午可能都上不来,并且会越陷越深,到那时再想推上来就难上加难了。”
“你有好办法吗?”金环问。
石柱紧蹙眉头向车外搜索了一圈儿,又下车看看车陷下去的深度。他摆摆手,示意大家停下来,说:“各位弟兄,这段路是松软地面,空车从上面走没问题,重车有几辆陷几辆。我在朝鲜战场上开车也遇见过这类情形,当时就我和一个战士在车上,最后想了个办法,没用人推就上来了。”
“您赶快说有什么办法,抓紧把车弄上来咱们好赶路呀。”司机有点儿着急。
石柱指了指前方不远处,说:“这样吧,去几个小伙子到那边抱几捆玉米秸来。”几个乘客迅速抱来了玉米秸。“把它放在车轮子底下,踩实。师傅,你要是相信我,我给你把车开上来。”
“没问题,只要把车能弄上来。”司机把车钥匙地给了石柱。
金环在旁边还纳闷儿呢“石柱什么时候学会了开车呀?”
只见石柱很利索地上了汽车:“你们离车远一点。”说完关好车门儿,给了几脚油,只听汽车发出了阵阵轰鸣,动了几下,紧接着,他挂好一档,一脚下去,只见汽车把棒子秸轧在了车轮底下,发出了沙沙声。然后汽车拖着滚滚浓烟窜出了车辙,平稳地停在了十几米远平整的道路上。
“好样儿的,不愧是志愿军英雄。”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还带头鼓起了掌。
“你什么时间学的开车呀,并且开的这么好。”在往家走的路上,金环好奇地问。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为了战场的需要,凡是赴朝参战的军人大部分都会开车,李扬和小宝他俩也都会开车。我跟你说,在朝鲜的时候,我们仨人跟汽车有关的故事太多了,刚才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俩人径直来到了李扬家,进门的时候,李扬一家三口和小宝正在吃饭:“怎么这么晚才吃饭。”石柱问。
李扬撂下饭碗说:“上午竟顾聊天忘记了时间。你们俩没吃饭吧,一块吃吧。”
石柱翻开饽饽筐:“有什么好吃的,我俩还真没吃饭呢,不客气了。”说着脱鞋就上了炕,金环和李大娘到外面又和面继续做饭。
“李扬哥,你们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们好在家等着你,好不容易才回家一趟我们也没能去接你。”石柱一边吃着一边“检讨”着。
“李扬哥现在可是我们的领导了,要求可严了,你们还真得小心点,这不从朝鲜刚回来就和我干了一架呢。”小宝嘴里含着一嘴鸡蛋装模作样的说。
李扬瞄了一下小宝:“那天你为什么挨批,你跟他们说说。”
“一天不见想得要命,到一块就打咕,你们这几个人呀?拿你们真是没办法。”李大爷吃饱了撂下碗筷下炕抽烟去了。
“李大爷,您给讲讲理儿,”小宝像是找到了救星,说道“从朝鲜回来是不是应该让大家放松一下。”
“应该。”
“离家这么近应该不应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