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桑榆情缘 > 第四十三章 黄昏胜景倍思亲

第四十三章 黄昏胜景倍思亲

第四十三章黄昏胜景倍思亲

转眼间,李扬来到重庆已经三年了,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参加建设的有几十万大军,李扬他们这个团负责重庆段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建设项目和人员大都在大山深处,平日里要把各个保卫点的人员安排好,防止坏人的破坏。

一九六五年的五月一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节到了,有关部门发出通知,除不能停工的工种和安全保卫人员外,参加三线建设的干部职工放假一天。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别提多高兴了,吃罢早饭,有的甚至连早饭都没吃,三五成群地奔向不同的地方。或购物,或闲逛,还有到红色景点参观的。

李扬的生活习惯始终没有改,不管工作有多忙,早饭不但要吃,还要吃饱。今天依然如此。面对三三两两吃饭的战士,心中暗暗盗喜:都玩儿去了,这么多好菜好饭多诱人呀,看我的!说完抄起碗筷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还盯着新上来的饭菜。

“李团长,怎么自己吃上了,弟兄们呢?是不是回不了老家见不着恋人气吃呀?”

李扬抬起头发现团政委坐在了身边,不好意思地说:“这些饭要是没人吃不是浪费了吗?咱们都是农村出身,看不惯浪费粮食。我适当地多吃点儿,过会儿带着他们出去玩玩。”

“他们呢?”政委问。

“他们到外面吃去了。吃完饭在嘉陵江边集合,想到歌乐山看看渣滓洞去,让大家接收一下革命传统教育,咱们一块儿去吧。”

“不行啊,我得回家一趟。老婆又叫呢。”满脸的自豪相。

“比不了你呀,当兵在重庆,家也在重庆,你说上边这是怎么安排的?真是不明白。”

政委瞅着李扬的可怜相,说:“心里不平衡?”

“平衡,我的心里最平衡,我即便能回家,也只能看看爹妈,张帆离家远了。”

“你是不是想办法把张帆调到咱们这里来,将来你们俩人在重庆安个家,多好呀!”

“听天由命吧。现在只能这样苦熬着了。”

“带着弟兄们出去要注意安全呀。”政委嘱咐了一句便离开驻地回家了李扬看着政委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由得有些失落,我什么时候能像政委那样随时能看到老婆和孩子,看来这种奢望暂时是实现不了了,能跟张帆结婚就不错了。

据当地人讲,到重庆不到嘉陵江等于没到重庆,到了嘉陵江未观黄昏胜景等于没到嘉陵江。嘉陵江的黄昏有那么诱人吗?虽然是传说,不妨今天傍晚印证一下它的真伪。

李扬和几个战士先到市内转了一圈儿,简单领略了一下重庆的秀丽风光和梯田式的住宅。因为他们没有忘记今天的重头戏是参观江姐等革命志士遭折磨的渣滓洞集中营。

随车一同前往的有个当地人,他是到渣滓洞后山采药的,在李扬的再三要求下,同意领着他们到渣滓洞参观。路上,他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大家讲了关于渣滓洞的一些情况: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临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

“李扬哥,您说这位大哥是不是从渣滓洞逃出来的,那里的情况他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警卫员小刘问。

“傻兄弟,他是当地人,能不知道吗?”

“我们跟您出来一趟学了不少东西,渣滓洞、白公馆原来只在课本上看过,这次亲眼看到了那些革命志士在这里是怎样跟敌人抗争的了。”

“咱们都要记住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而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还年轻,要多学知识,祖国建设需要大批的年轻人。你们这些人将来都是建设国家的栋梁。”

正说着,小刘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不远处山坳里的几所房子说:“大家快看,那就是渣滓洞吧!”

当地人说道:“那位同志说的非常正确,那儿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渣滓洞,大家准备下车。”

渣滓洞虽然遭到国民党撤退时候的破坏,经过解放后的多次维修,现在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走进渣滓洞的后院,小刘眼尖,一眼就看见院墙上蓝色的标语:“团长你看,墙上还有标语呢。”

大家看到后马上来了兴趣,迅速围了过去,有人还小声地念了起来: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小刘问:“团长你说,这是当时敌人写的吗?”

“看标语的字体和周围的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