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桑榆情缘 > 第五十七章 风暴袭来难抉择

第五十七章 风暴袭来难抉择

张帆看到刘光北撕心裂肺的哭诉,坚强的心终于垮了,泪水如泉涌出,过去拉起刘光北:“外面太凉了,快进屋吧。哭也没用。”

刘光北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屋里,擦干已经冻在脸上的泪水,将张帆拥在了怀里,悄声倾诉着内心的酸楚。

自张帆决定去北疆的那天起,刘光北整天搭了个脑袋,沮丧的脸无笑容,话也没那么多,事儿也懒得做。更要命是,炕头东边躺着一个,炕头西边躺着一个,不是这个要喝水,就是那个要吃药,这两位老人让他忙活的没有一点儿闲空。他深感肩上的担子将更加沉重,无奈,他向张帆央求到:“你能不能跟组织说说,等二老病好了再去。”

张帆说:“我何尝不愿意晚去或不去北疆呀,陪在家人身边,但这肯定是不行的。现在什么时候,你得认清形势,你没听说已经出现了为了参加运动有夫妻离婚的,有父子断绝关系的。既然让咱们这辈儿人赶上这个运动了,就要面对现实,就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估计这个运动不会太长,否则咱们国家的经济怎么办,人们刚过几天好日子又要倒退回去,老百姓都不干。”

刘光北说:“只能随波逐流了。石河子离这儿有上千里的路,并且那边是北疆地区,生活环境比南疆要艰苦的多,你要做好吃苦受罪的心里准备,我真担心你的身体。”

张帆说:“放心吧。经过这么多的磨难,任何困难我都不怕。走,咱们看看二老去,免得让他们惦记。”

俩人来到二老的病榻前,看到他们的气色好了许多。“张帆呀,听说你要出门?”婆婆的病较轻,已经坐了起来,看到张帆和刘光北来了,忙伸手示意他们坐在炕上。

张帆握着婆婆的手,说道:“是的,组织让我和几个同事到石河子地区开展工作,时间不会太长,你就放心吧。”

公公一听儿媳妇要走,欠了欠身子要起来,刘光北赶紧过去扶了一下,“您就躺着吧,张帆今天不走,她们还要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才去北疆呢,今天她想过来跟二老呆一会。看看还需要什么药,到医院买齐喽。”

“这是什么社会呀,不好好的搞生产,折腾人就能折腾出粮食吗?难道党中央和毛主席不知道这边瞎折腾呢吗?”

刘大爷是个明白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几年教师,后来由于葡萄园的不断扩大才辞掉了教师的工作,一心扑在了葡萄园上了。这回好了,一辈子用心血浇灌起来的葡萄园一夜之间秧果皆无。这样的打击不亚于美国在日本长崎扔下的那颗原子弹,炸的刘家体无完肤——老人卧床不起,张帆被无情地发配北疆,刘光北不定期地被揪斗,还要照顾二老。

刘光北说:“您再躺几天吧,别再反复了,张帆,你给爸爸倒碗水,爸爸该吃药了。”

自从刘光北和张帆结婚后,他们就搬出了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在离老房不远的地方又盖了三间新房,并且是在新房里结的婚。要不是这场运动的到来,他们会平平安安的经营着葡萄园,将来张帆转业留在家里帮着料理家务,再将来有个小宝宝,二老照看孩子,尽享天伦之乐,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在眼前。但这一切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而成为了泡影。

张帆去北疆的日期已定,三天后将与其他伙伴乘火车奔赴新的战场。也就在这时候,老家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张帆的具体地址,一封加急电报交到了张帆手中,电文只有短短的六个字:“母亲病重,速回”。

张帆拿过电报,瞬间脑子一片空白,六个字足足看了一分钟,差一点晕过去,她的心在上下翻腾,大脑在急速地转悠着,老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么多年我这个女儿又没有音信,身边也没有个照应,确实难为二老了。

怎么办?三条路摆在张帆面前,一条留在家里照顾刘光北的二老和家庭,这条路显然走不通。第二条路去石河子开展工作,回来无期,这条路让张帆左右为难。现在又冒出来第三条路,回家照顾双亲,借此机会转业回老家,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儿。可这边的家怎么办?刘光北怎么办?刚结婚几个月,就出现这么多问题,让张帆这个性格刚烈、大大咧咧的女子也感到了很为难。不行,我要抓住这个机会,立马回老家,不能在这儿了。

张帆不敢怠慢,拿着电报找到了兵团革命指挥部,正式向新上任的领导提出了转业回地方的请求。由于张帆与新疆人通婚,在当时是要经过严格审查的,革命小将对这桩婚事始终有怀疑,不知是哪位革命小将提出了张帆有通敌的可能,理由是,刘光北是资产阶级毒草,修正主义代言人,正在接受无产阶级革命小将的审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