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一九六八年的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也有火炉不旺的时候,整天阴沉着脸连续十天没见着太阳,大雨小雨天天下,温度自然也就没那么热了。重庆的人们习惯了火炉般的热度,乍一凉还真有点不适应。
李扬打着雨伞在重庆独特的街道上行走着,有的地方已经积了水,不注意脚上的布鞋被水阴湿了。这几天重庆还比较平稳,批斗活动少了,只是一些串联和贴大字报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
王总挨了几次批,也磨练出来了,什么时间叫就什么时间到,用他们的话说表现得还不错。婶子的身体还行,由于两口子都是豁达的人,心胸开阔,对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随着最后一份李扬的转业申请获得批准,全团排以上干部转业事宜均已办妥,意味着大家转业后将分散到全国各地,再见面恐怕就很难了。因此他早有计划,最后想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道道别。今天冒雨去部队就是和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吃个告别饭,然后打点行装就回家了。他们是整建制的转业,从外地调来一个团继续负责三线建设的保卫工作。
聚会在部队的小会议室进行。李扬到的时候,排以上干部六十多人已经齐刷刷地坐满了会议室,每人前面放着一盘水果和花生等干货,还有一盒当地的卷烟。
“我一进门看到大家的脸色不太好,”李扬站在会议桌的顶头,继续说道:“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对部队的眷恋这几天没休息好。二是战友之间这么多年的友谊难舍难分。应该说第三条是最重要的。谁知道我说的第三条是什么?在即将转业回家的时候,我这个马上就要卸任的团长再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
大家没想到,李团长在转业分别的聚会上给大家出了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课题。大家相互看看,有人在底下小声地议论着。
这时,一营的王营长站了起来,高高的个子,胖乎乎的身子,每逢说话先嗽嗓子:“李团长出的这个题目我认为是转业后的工作问题,相信大家这些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所以大家没休息好。”他说完,紧跟着有几个也附和着说了上面的意思。
“大家不要议论了,我说说第三条的意思吧。刚才王营长说对了一半,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是没有说出来。我不想再为难大家了。我们这些人在外面奔波了这么多年,夫人在家承受了很大的磨难,有家眷的人都知道。还没婚配的小伙子,你们离开亲人出来当兵一下子就是几年或是十几年,家里的活都谁干,是年迈的父母操持着家里的里里外外,虽然有的父母身体还硬朗,还能干点儿活。但据我所知有的父母早已老态龙钟了,就这样他们还在种着收成可怜的庄稼。这次咱们转业了,我想大部分同志奔家心切,他们想尽快见到自己的亲人,你们说这能休息好吗?”李扬的话还没说完,会议室已经响起了掌声。
李扬转业后工作暂时没有着落,在家和小江一起照顾刚出世几个月的小李扬。“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李扬。”小江一边逗孩子一边跟李扬说。
李扬站起身,在地上来回走动着,嘴里念咕着:“是啊,孩子都这么大了,不能总叫小李扬呀!该有个名字了,叫什么呢?”想了半天,突然说道:“这孩子生在嘉陵江边,就叫嘉陵吧,大名就叫李嘉陵,这样,他的名字里有我的姓,嘉陵暗藏着你的江姓,对,就叫李嘉陵,好不好?”
小江觉得这个名字好,有纪念意义。高兴地说道:“太好了,还得说李团长的学问,就是高。小家伙,你有名字了,你叫嘉陵,记住了,大名叫李嘉陵。”小家伙好像听懂了妈妈说话的意思,舞动着两只白胖白胖的小手,“咯、咯、咯“地笑个没完。
看着母子俩高兴的样子,李扬又补充了几句:“李嘉陵,多么大气的名字,将来肯定错不了。哎,小江,我想给老家打个电话,报个大人孩子平安,顺便把我转业的事儿告诉爸妈。”
小江指了指桌子上的电话,说:“就用咱家的电话吧。”
“行”。李扬走到了桌子旁,抄起红色的电话拨了出去。经过数十分钟的左转右转,电话终于接通了。
“你找谁呀?”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李各庄电话员问道。
李扬客气地说:“我是咱们村的李扬,麻烦给我找一下我父亲。”
电话员听出了李扬的声音,马上说道:“是李大哥呀,您稍等,马上就来。”
没过多会儿,电话传出了李大爷的声音:“扬子吗?”李扬立即听出了是爸爸那苍老的声音,赶紧说:“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