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江山第九卷 > 第18章 第三节 太后之心

第18章 第三节 太后之心

第三节太后之心

不多久,宋廷便收到丁家洲大败,贾似道与孙虎臣逃至扬州的消息。这些军情传到临安,谢太后又惊又怒。

自从宋蒙开战以来,谢太后便觉得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她自问也是经过一些大风大浪了,中年丧夫、扶持小皇帝即位、观朝听政也没有击垮她,而蒙古铁蹄的日渐推近让她寝食难安。每日贴花黄修饰仪容,都是例行公事,因为全部的精力都不得不应对在朝政上。

“太皇太后,陈丞相来了。”先前,陈宜中已经在朝中颇有说话的分量,自贾似道兵败丁家洲之后,朝廷之上便以陈宜中最为出色,因此谢太后这时候召陈宜中前来商讨军事。

进来的宫女娴熟地行礼,然后递上一个文书。

谢太后放下手中的笔,另有侍立的大宫女采玉将文书接过来。谢太后打开文书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霍地站起身来,一屋子的宫女太监跪了个哗啦啦。谢太后稳稳心神,缓缓道:“陈相现在何处?”

谢太后威严地坐在上位,陈宜中恭敬行礼后立于当地,谢太后也并未计较,直接问道:“丞相可尽知前方战况?”

陈宜中忧心道:“我军胜绩甚少,元军本来野蛮,我军向来以计谋取胜,可是这次真是领兵之人不堪用!”

谢太后不解:“竟然没有一点儿胜绩?不是一直说蒙古北人不习水战,军情对咱们有利吗?”

陈宜中皱眉更紧:“太皇太后有所不知,若是蒙古军不习水战,怎能沿江一路攻下来呢!自从四川失、刘整降,蒙古人俘虏了不少能工巧匠,他们也会造船了,也会划船了,也会水战了……”

谢太后以手抚额,有点疲倦地问道:“丞相,难道那元军厉害,我军就无对策了吗?不如说说得失教训,并提出良策。”

陈宜中思索了一下,缓缓道:“此次丁家洲一战,非兵不利,乃是战不善!我们大宋的军队,并非没有赢过鞑子军的先例,不说数十年前的岳少保、韩少保,就说当前的文天祥、张世杰,也在潭州等地阻止了元蒙的进攻啊,更何况这次出的都是精锐呢!以下官看来,实在是领兵不力之故!”

谢太后觉得陈宜中说得非常委婉,但是她已经明白了陈宜中的意思:是那不靠谱的老国舅贾似道延误了战机,于是她示意身边大宫女采玉将之前的文书拿给陈宜中看。

那文书最上一本是贾似道的迁都奏本,余下则是群臣的一些上表,要求诛杀贾似道,以正国本。

陈宜中看完,心中情绪万千,面上不动声色,语气诚恳地道:“太皇太后,国本不能动摇啊!”

闻言,谢太后思忖着,手指甲无意识地在衣襟上划过一道一道:“明日朝会可议此事!只是当下军情仍然紧急,丞相有何调度安排呢?”

陈宜中皱眉:“情况紧急,下官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待与诸位同僚及将军商议后方可出计策。”

谢太后闻言不语,片刻,道:“明日共议此事吧。”起身往后室而去,一边走,一边低声对搀扶着她的大宫女采玉道:“采玉,你是不是奇怪,陈宜中明明是推诿不出计议,哀家为何不当面拆穿?”采玉柔声道:“您心里自然是有打算的。”

“打算?谁不知道我大宋的士人向来都有个性,拆穿他又有何用?眼下大宋风雨飘摇,谁能阻元蒙、保大宋,谁就是大宋的英雄!可哀家接手朝政不过数月,哪里认识得清谁人忠奸?”像是问别人,又像是自言自语,“何尝不想朝政清明呢?但眼下外患危及国本,用人哪里还有选择!不过是谁能保大宋,便用谁罢了,怎么能不低声下气……”采玉默不作声地将谢太后扶回后宫,小宫女和太监们落后几步远远地跟着,无一不是眼观鼻鼻观心地低着头。

二人返至谢太后常居的宫室,只见窗户边的罗汉床上,两个衣着精致的小童正在嬉戏,旁边大宫女正用手拦着,防止他们掉下床去。见谢太后进来,一个小童便咧开嘴巴,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祖母——”

谢太后微笑着坐到榻上,冲小童招了招手,那两个男童大的不过五六岁,小的才三岁的样子,见状,一前一后噔噔瞪地跑着扑了过来。

这两个小童乃是度宗皇帝的第二子、第三子,是宋恭帝的同父弟弟,度宗薨了之后,他们便被谢太后抱到自己的宫室来抚养。

谢太后摘了手环,分别亲昵地抱了抱他们,便有宫女来汇报两位小童的住食情况。

这时候,有小宫人禀告道,都知王德求见。

当时,宋朝的太监(内官)约百八十人,各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