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江山第九卷 > 第19章 第七章 临安降元 第一节 绸缪

第19章 第七章 临安降元 第一节 绸缪

第七章临安降元

第一节绸缪赣州东门,城门开着,时有行人往来。城门两侧各立着几个士兵,对往来的行人询问盘查。他们表情严肃,对入城的陌生面孔盘问得尤其严格。

几骑人马从东方往西而来,渐渐逼近城门。

为首一人见城门渐渐近了,“吁”的一声止住了马。从者跟上,对为首的人道:“上官,前方便是赣州城了。”

为首者颔首道:“此地已近前线,而百姓日常生活尚且不受影响,我们一路行来,只有这里还有些秩序,真是不容易!”

从者道:“赣州知州文天祥,咱们这次的诏书,便是要送到他那里。”

领头人肃然道:“某自然知道,也颇闻宋瑞的名声,愿得一见!”

于是一行人按着辔头,缓缓行至城门。前头一人从怀中取出一物,朗声道:“天子之诏在此!”

众位守门士兵见状,急忙下跪,连带着周围的百姓也跪下了。

一行人按马而入,众士兵和百姓才起来,当中一个瘦弱的读书人打扮的人喃喃问道:“天子之诏?我没有听错吧?”

旁边人回答道:“没错,咱听得清清楚楚,确实是天子之诏啊!”

读书人突然癫狂起来:“好!好!我王应梅正当有所作为啊!”

这边路人议论纷纷不提,那边一行人已将诏书送达文天祥处。

领头人略述其意,便令文天祥接诏。

文天祥行跪拜大礼,捧诏大哭,泣涕沾巾:“终于有这一天了!我文天祥必当毁家纾难、死而后已!”

众人见文天祥如此情状,无不在心中暗自感慨。

领头人便拱手行礼道:“素闻宋瑞先生一腔忠义,可昭日月,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王德心中甚是感佩。”

文天祥赶紧还礼:“都知何出此言,身为人臣,本来应当不辞辛苦。王都知随侍谢太后,纵观全局,比起咱地方官员,定然有不凡的见识,但凭赐教!”

王德笑道:“宋瑞先生真乃闻音知雅,如此,某确实有事讨教。”

文天祥听王德说出“讨教”二字,心中谨慎起来,便屏退左右。

王德叹道:“此乃太皇太后的旨意,可是也是不得已的法子,只盼着没有这一天才好!”于是说出一番话,文天祥听了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王德之语令文天祥深为焦虑。

此时欧阳夫人及其儿女全部在潭州,文天祥知道谢太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决定后,思虑了好几日,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对欧阳夫人说:“战祸将近了,我打算解散家奴、卖掉家中产业,将所得银两作为军费所用,夫人觉得如何?”

欧阳夫人本性贤惠,闻言,恭敬地对文天祥说道:“夫君既然得机会大展宏图,妾愿意守在夫君左右,不离不弃,为夫君教育子女,不令子女成为你的拖累。”

文天祥大为感动:“你竟然有如此见识,真不愧是我文天祥的妻子啊。”

欧阳夫人道:“夫君多年思虑之事,并非‘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可以简单诉说。妾作为您的至亲之人,怎么会不了解呢?尽管去做你的大事吧,家里就交给我,不要担心。”

文天祥深深地注视着自己的夫人,仿佛感受了他与妻子少年时第一次见面的心情。这一刻,他觉得把自己的全身心交给妻子,都是放心的。

夫妻二人一番恳切交谈,更觉交心。

李璇儿见文天祥作出毁家纾难之举,颇为震惊,心中隐约预感到要发生大事了。

于是,李璇儿便向欧阳夫人进言:“适逢乱世,为了安全考虑,夫人可改名换姓,隐居于乡下以避开战祸。”

文天祥一听,亦道:“璇儿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你……”

欧阳夫人正气凛然道:“虽然时值乱世,难道妾身就害怕了吗?”

李璇儿默然。

此时已是德祐元年(1275)。

文天祥以家财为资,招募了士兵万余人。文天祥夜读兵书,白天则亲自操练,但凡有投靠的能人,必然礼贤下士与之交心。

这一日,文天祥正在吃午饭,家仆来报,门外有一人,号称携带了万贯家资,要投文氏的义军。

仆人话毕,尚未及起身,文天祥已经站了起来:“来人在何处?”

家人忙答道:“在正厅。”

话音未落,文天祥已经走了出去。

正厅中一个瘦弱的读书人,正站着观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