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俗人修仙传 > 第八章 多年历练

第八章 多年历练

王鳌离开丰登米店后,在街上逛了三日三夜,寻找合适的工作。青州是个大城市,单粮食行业就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等四个行业。丰登米店则是集加工零售于于一身的老字号。青州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热气腾腾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青州的夜晚更是热闹,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

王鳌揣摩观察了很久,觉得制伞比较合适自己发展,青州制伞业源远流长,青州纸伞是颇负盛名的手工业特产之一。青州制伞业属于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性质,原料自购,产品自销,实行专副结合的生产方式,和那米店的经营方式也差不多,他颇为熟悉。青州纸伞店也比较多,有“本帮”和“外地帮”之分。本帮设店多在翠屏街等比较繁华的街道,而外地帮则相对开在比较偏的地方,没办法,外地人怎么可能斗得过地头蛇呢?王鳌稍微了解下一下后,就偷偷地跑到一家“吴有晴”纸伞店去详细了解情况。“吴有晴”纸伞店也是青州的老字号,是一个姓吴的手工艺人开的,“吴有晴”纸伞做工精细,谨守祖传工艺,因而能在青州伞业中独树一帜,经久不衰。首先是选料考究,做伞骨用的竹子,必须是越冬老竹,去其头尾,留用中筒。云皮纸要选用上等纸,结边的纱要用自纺的土纱,因为土纱的吸油性好。其次是操作细严,蔑工都要按规格尺码精制,伞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士纱夹头发绳,还要用粗丝线结边。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不准在其他季节上油。因此,吴家的老油纸伞,货真价实,长期赢得信誉。

“吴有晴”现任纸伞店店主吴昌临是“吴有晴”第18代传人,他手艺精湛,为人和蔼,长年穿着一件绀青色的长袍,在店内外来回走到,一会指导最小的儿子手艺,一会招徕生意,一双充满世故的目光打量着在纸伞店周围出现的每个可能购买纸伞的人。

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瘦小的少年出现在了他面前,他笑眯眯地问:“小哥,是来买伞的吗?”

那少年正是王鳌,他小心地问:“老伯,请问你们店里现在还招收徒工吗?”

“哦,招啊。”吴昌临又重新打量了一下王鳌,这个少年虽然有点单薄,但是浑身透露出一股憨厚和机灵劲儿,他打心眼里就有三分喜欢,便笑吟吟地道:“是你要做吗?”

王鳌点了点头。

吴昌临继续道:“你以前做什么的?”

王鳌老实地回答:“我在丰登米店做工的。”

吴昌临脸上露出满意之色,道:“丰登米店的伙计是比较靠谱的。”又问:“那你为什么又不干了呢?”

王鳌老实地回答:“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技术,我想多学点手艺。”吴昌临点头道:“我看你这个小家伙还是比较实在的,这样吧,你先过来试试看。”王鳌兴奋地叫了一声:“好。”

王鳌到“吴有晴”纸伞店后,就开始给做伞的师傅做下手,一开始,扫地、倒茶,什么也干。“吴有晴”纸伞的手艺一般是不传外人,做伞的师傅基本上全是姓吴,不过也有例外,要是遇到特别对店忠诚的伙计也可以传授的。这里和米店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工头,王鳌学得很快。王鳌刚来的时候,吴昌临对他还有点不放心,暂时不传授他,但是王鳌在干好杂工之余,很是勤于学习,把那制伞的手艺竟也学了七大八,还给店里提了几条实用的建议。

一是生产绸面花伞,这是王鳌在其他地方看到,羡其精巧适用,有意仿制,老板接受了他的这一建议,于是“吴有晴”纸伞店开创了融欣赏美和实用美于一体的新路。绸面花伞分为雨伞和阳伞两大类。款式多样,有大盆边、荷叶边、鱼齿边、平整边等;图案造型有绘花、喷花、印花、贴花四种。伞面装饰千姿百态,有劳草奇花、才子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