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隆港到台北市区只有30公里路程,且因为是日本国内向台湾运输物资的主干道,铺设有专门供汽车和马车通行的宽大路面。
35分钟后,虎部队将全体到达并包围位于台北市中心的日本台湾总督府,误差不会超过1分钟。
事实上,早在5个月前,陈磊就命人从海口港铺设一条30公里大路直通搭建的总督府模型。
道路沿途的转向,路牌,道路两边的重要地标风景都是模拟实景,总督府更是完全按照实物复制,从港口出发到控制总督府的攻击套路,虎部队已经操练了整整5个月。
可此时指挥车里的虎部队长官谭明洲反倒更加绷紧了神经,虽然反复的演练让他此刻正在执行的每一个细节都挑不出什么不对,但越来越接近谜底揭晓的那刻仍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谭明洲是陈磊的同学,留德期间临近毕业因为家里有事回国放弃了学位,这直接导致仕途的受阻,只能投奔陈磊,成了陈磊在满清陆军部做参议时的副官。
特区军校首期毕业生里,毕业成绩仅比骆文斌低一分而屈居第二。
但他的严谨和周密很快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如果说骆文斌是头无坚不摧的猛虎,那谭明洲就是只敏锐矫捷的猎豹,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然后拼凑出完整的胜利是他治军的风格。
负重强行军,枪械使用,车辆驾驶和维护,特种装备应用,这些都是他亲自在一周内循环无数次完成后,取成绩最差的一次成为虎部队成员达标的考核要求。
在骆文斌率部队围剿白朗,并创下单人深入敌穴缴械匪众千人的记录,轰动特区军界时,谭明洲却在带领虎部队一次次重复着港口集结出发奔袭30公里控制总督府的训练科目。
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战斗是流血的训练。
在演练中,甚至进攻发起当日日方检查站人员配备数量,身高胖瘦体型,应该怎样最小动静的清理通过,这样的细节都被充分考虑。
骆文斌等人前线厮杀的时候,谭明洲就在这样一次次枯燥的训练中等待着决定性战斗的到来,此时,他离胜利的终点不过30公里的距离。
2分20秒,杀死3名稽查人员后,全队通过港务检查哨卡,符合训练时间。
一直的和平环境,日本人显然是没有想到这只日军标识车辆,装载着日军装束军人的部队会是千里偷袭的中国人,被匕首干掉时瞪大眼一副错愕的表情。
扼住脖子匕首入肾,这个部位是人体唯一一个被攻击后连咽喉的咕嘟声都发不出就立刻死亡的区域,日本人遇到了最冷酷的死神。
20分48秒,杀死5名哨卡值班人员后,全队通过台北市检查站,符合训练时间。
34分2秒,到达总督府,比训练时间提前了1分钟。
一队从外围包围总督府,一队不顾哨位的惊愕和阻拦,强行冲向总督府后院,未等车停稳,全副武装的成员已经下车奔向各自的目标。
这个时间是在获得详细的情报后经过精密设计的,这时,总督府驻守的一个大队(营级)士兵都在后院食堂排队就餐,大楼警戒加上外围哨卡只有两个班的兵力。
一阵骚乱和打死几名反抗者后,食堂很快被控制,400多名日本士兵被就地监押。
一队士兵利用管道攀爬迅速到达这个3层结构的大楼楼顶,狙击手控制制高点监视大院每一个角落,其它队员则从楼顶向下攻击,配合一楼向上攻击的队员。
一楼和三楼很快被扫清,几个残余的日军守卫被压缩到二楼,那里是大楼的主人,日本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的办公室所在地。
日军新近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成了巷战的烧火棍,带枪刺1米66的枪长使得遭遇目标后的调整射击变得非常困难。
而特区部队为这次巷战准备的是散弹枪,2年前片马地区同英国人的冲突中由美国提供,特区获取到技术后不断改进,推出丛林版和城市版。
城市版的比丛林版的枪管更短100毫米,这让本就不长的散弹枪枪管显得更加短粗,这种喷子每发子弹含14颗钢珠,可以在30米内泼洒出一片弹雨。
当特定环境下的交战地点,通用制式兵器遭遇专业兵器时,基本就是被一边倒的屠杀。
在墙边卡角处,只需要单手把这种短身管的散弹枪伸过卡角,无需瞄准,大致方向的随意一发就可以直接将正对持枪瞄准的日本兵糊上一脸。
随着二楼最后5名日本兵被糊死,枪声停止,楼内战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