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塑大宋 > 第六十六章 风雨飘摇暗云低

第六十六章 风雨飘摇暗云低

酒色过度的度宗然病歪歪地坚持了一年半有余,到底熬不过去了。就在几天后的七月初八驾崩于临安皇宫的福宁殿。度宗的好色是十分特别的。按宫里的规矩,凡当夜与皇帝共枕的,第二天清早必须要去皇帝的寝宫门外谢恩,并由专人记下月日。度宗刚当皇帝那会儿,有时一天来谢恩的,竟然多达三十人。

宋度宗为帝十年,平心而论,期间既无重大过失,也无丝毫作为,国家大权全都掌握在贾似道手里,宋度宗则只知道沉湎酒色,其余万事不理,到他统治末期,南宋国内文恬武嬉、吏治败坏,物价指数连年飞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种社会矛盾空前严重,亡国之兆已尽显无遗,宋度宗能在蒙军到来之前主动死掉,一个人跑到阴间去享清福,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气,亡国之君的屈辱,就只好由他的儿子来承受了。

尽管朝廷内外对度宗的去世都有所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有些顾此失彼。最重要的是度宗生前并没有指定皇位的继承人,当时度宗去世时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即:杨淑妃所生的赵昰7岁,全皇后所生的赵显4岁,俞修容所生赵昺3岁。按照宋朝的规制,皇帝后宫中在皇后之下贵、淑、德、贤四妃,而度宗子息不多,后宫嫔妃中,除了皇后只有杨淑妃和俞修容两位封妃。

在立长还是立嫡的问题上众大臣众说纷纭,相持不下。以马廷鸾、陆秀夫为首的多数大臣都倾向于立杨淑妃所生的长子赵昰为帝,这样的原因,一是赵昰年岁略长,且生性聪敏好学,令人喜爱,另一个原因是其生母杨淑妃虽是平日里不愿干政,但为人贤淑,知书达礼,有着很高的威望。其外戚也都为人谨慎,何况上次出使安南、占城,为朝廷取得十余万两黄金进项,极大地缓解了眼下捉襟见肘的朝廷的困窘局面,很是让朝廷官员们赞声不绝。但迟迟不愿表态的太师贾似道似乎另有打算,一时难得定局。

……

“太师,万万不能让留老贼如了心愿!虽说杨淑妃为人贤淑,不爱干预朝政,但如是立了赵昰为帝,留老贼那伙人就有了拥立之功,到那时若是他们再和杨国舅联起手来手,朝堂里可就没有我们说话的份了!”葛岭别墅内,翁应龙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

廖莹中轻轻摇着手中的折扇,慢条斯理地说道“翁大人稍安勿躁,别说这事咱们太师爷还没有发表意见,就是他们想立赵昰为帝,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没看到谢太后还没有说话不是?如果谢太后同意让赵昰继承大宝,早就随水推舟了。谢太后眼下还是要看看太师的意见如何,再做定夺。太师,此事还是不宜久拖,您还是进宫一趟吧。”

“如果立赵显为帝,那全皇后生性懦弱,怕是不好阻拦梁太后出来听政啊!”贾似道心中还是有些举棋不定,一时难下决断。

“太师多虑了。就是赵昰继位,众臣也是会奏请梁太后垂帘听政的。其实无妨,即使梁太后垂帘听政,也不会对太师目前的权势有半分的影响,一是梁太后今年已是六十有五,年事已高,且体迈多病,二是梁家自国舅梁太师去世之后,近四十年间,梁家再无出色人物出现,这倒是可以避免外戚干政之虑!太师又有何不决也!”廖莹中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贾似道想了一下点点头“好!药洲先生说的有道理,老夫这就进宫去,举荐太后立赵显为帝,你们也要做好准备,通知我们的人上折子,三日后的大朝把这事定下来!”

贾似道铁心要坚持立全皇后之子、四岁的嘉国公赵显登基做皇帝。由性格柔弱的皇太后谢道清临朝听政。自然最后胜利的是他贾似道。

谢太后,闺名谢道清,临海县城东下渡人。系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被227年理宗赵昀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